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众手共浇慈善花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4-06-12 Tag: 点击: 2


    在潮阳的历史上,宋代大峰祖师是继唐代大颠祖师之后的又一位高僧,因为他建造了一座和平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所以后人就怀念他,并且将他当作潮汕慈善事业的祖师爷进行崇拜,同时弘扬他那慈善济世的精神。潮人善堂就是弘扬大峰祖师精神的平台,也是联系乡情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500余家善堂,这些善堂既纪念祭拜大峰祖师,又传承弘扬大峰精神,并逐步将大峰精神延化为大峰文化,成为宣扬儒家博爱精神与孝道思想、向上向善的感恩文化。特别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大峰精神已经成为潮人族群的文化信仰。⺁

    可以这样说,大峰祖师是一位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人物,儒家的仁爱,释家的慈悲、道家的善德,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据新编《潮阳县志》记载,大峰祖师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于公元1039年,卒于公元1127年。原籍浙江温州,生于豪门,自幼聪明好学,后列位进士,当过浙江绍兴县令。从列位进士,就说明他是儒家人出身。而为官几年后,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不愿同流合污,他遂弃官遁入空门,法号大峰。这时,他已皈依释氏。再至后来,他身归佛门,心系民众,建桥普渡众生,可谓由出世转为入世,也因此被后人当作神奉拜,从而转化成为一位道教人物。

    然而,儒也好,释也罢,道也不须计较,老百姓是最讲究实际的,只要你有功于他们,他们就会永远崇奉你。因此,近千年来,大峰精神在民间薪火相传。由于大峰乐善好施的行为深受当地人的推崇,是故潮汕地区兴善自此成风,许多潮人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形成善堂处处可见的独特景象。善堂成为了各地纪念大峰祖师的载体和场所,更是乐施扬善的机构。而作为潮人善堂鼻祖的潮阳和平报德古堂宋大峰福利会,在地方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特别在大峰风景区管委会直接指导下,公益福利事业,尤其是慈善事业更是办得红红火火,引人瞩目。
 
    也正因为有此基础,所以当阮仕林先生将小说《大峰祖师》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并通过有关部门前来联系,要求协助将其搬上银幕,就立即得到省、市宣传部门领导和区、镇党政领导,以及大峰风景区管委会和宋大峰福利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最后,还确定由潮阳区委、区政府,和平宋大峰福利会,与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广州金生江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部电影。

    在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包括潮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历时半年多的努力,电影《大峰祖师》终于在2013年8月11日在大峰风景区举行开机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镇松亲自宣布电影开机,并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副总裁陈廷烈等为电影开机揭幕。潮阳区委、区政府陈新造、林定亮等领导出席开机仪式,陈新造书记在仪式上表示,“大峰文化发源地在潮阳,如今全球各地潮人行善成风的‘根’也在潮阳,这是潮阳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潮阳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这更有可能是潮阳再崛起的‘文化新引擎’。”由此可见当地党政领导重视的程度。

    作为大峰精神的发源地,潮阳区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承慈善文化。2012年以来,潮阳区委、区政府组织实施“反哺工程”,举办了公益慈善系列活动,截至2013年7月底,全区共募集到公益项目资金19.2亿元,涵盖道路、教育、文化、卫生、饮水等298个民生项目。《大峰祖师》的筹拍同样得到了潮阳众多乡贤的热心赞助,一个座谈会,当地企业家就认捐了500多万元,这成为文化反哺的又一佳话。

    此外,大峰祖师“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热心公益、造福民众”慈善博爱精神,一直以来感化着当地民众,因而在潮阳拍摄影片过程,先后在和平古桥、大峰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海门沙滩等处进行现场取景时,都得到公安等众多部门的支持配合,许多群众还冒着风雨协助拍摄。其间,潮乐、英歌舞等大型队伍,也不计报酬地为拍片擂鼓助威,从而使该片充分展示出特色的地域文化、人文底蕴和民俗风情。

    在这过程,大峰风景区管委会和宋大峰福利会更是不遗余力,除了发动企业家和热心信众捐款支助拍摄经费之外,在摄制组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也挤出部分资金帮其解燃眉之急,使拍摄得以顺利进行。还有,摄制组在拍摄时,“两会”理事不但全程协助在潮汕地区的拍摄,而且亲临浙江横店影视城跟踪拍摄,最后还赴北京参与审片。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要让潮汕地区唯一一位因善成“神”的圣僧形象更加血肉丰满,做到不愧于有潮汕善堂文化奠基人之称的大峰祖师。

    如今,电影《大峰祖师》即将公映,我们衷心期望,影片中所体现的大峰祖师慈善博爱精神,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接轨,能更多发挥正能量作用,让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