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文光塔内神佛的故事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2-03-11 Tag: 点击: 2

际云


    潮阳文光塔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后崩塌;宋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时,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又废。明崇帧八年(1635),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邑人吴仕训将塔更名为文光塔。清嘉庆二十年(1815),潮阳知县唐文藻全面修缮。新中国成立后,潮阳文化主管部门多次对其进行维修,现保持原来的结构和状貌,并成为潮阳的标志性旅游建筑物。
    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66米,空心,八面七层。塔内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第2至第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而从第3至第7层,
毎层供奉着不同的神祇,其中三层置文昌帝君,四层置玄天大帝,五层置观音菩萨,六层置佛祖,七层置三清天尊。塔内供奉诸神佛,应在塔名从“千佛塔”改为“文光塔”以后的事,这从中反映出儒、释、道三教在潮阳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同时也折射出了潮阳人民的海纳百川精神。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为民间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为星名,亦称文曲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延祐三年(1316年),仁宗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
  《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一些乡间书院、私塾或民俗建筑,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文光塔就是其中之一。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相传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文光塔朝谒文昌帝君,据说朝谒之后,能提高记忆、开拓思路、启发智慧、提升学业。
    一些老辈人还说,文光塔内的文昌帝君像,是经过大德高僧开光加持的,因而赋有无比的灵气,学子们只要到像前默默祈祷一番,就可以静化气场、集中注意力,让头脑时刻保持清晰,从而发挥更大潜能,考出更好成绩。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即真武帝,或北极真君。原为北方之神玄武,宋时避讳改玄为真,才称真武帝。真武兴盛于宋代,至元代又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时地位更加显赫。有关真武的传说中,又皆称龟蛇乃六天魔王以坎离二气所化,然被真武神力蹑于足下,成为其部将。后世称之为龟蛇二将。农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的圣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东西南北四方都有神兽镇守着。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镇守北方的神。古人把北方七个星宿想象为龟蛇相缠的形象,称为玄武。古书上记载: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其形如龟蛇,龟蛇即玄武。“玄,龟也;武,蛇也。此本虚、危星(北方七宿中星宿)形似之。”故称北方七宿为玄武。
  玄天上帝是儒教祭祀五方帝之一。在宋代之前,很多皇帝都祭祀五方帝。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就沿袭唐朝的礼制和祭祀的传统,照样祭祀五方帝。大概是因为五方帝主管天下四季的变换,只有尊重他们,敬重他们,才能顺应四季,顺应自然,天下才能五谷丰登,四野才能丰赡富庶,皇帝也才能得到子民的跪拜和敬重。那个皇帝都知道,只有天下富庶,才会有顺民。天下赤贫,就会出暴民。
  五方帝分别是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和五方帝对应的是五个节令和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季夏、立秋、立冬。在某一个节令来临的时候,就相对应的祭祀五方帝中间的一个。以祈求五方帝中间的某一个,在自己对应的节令里,尽职尽责,风调雨顺。玄天上帝是黑帝,在立冬祭祀。
    玄天上帝在宋代开始发扬光大,到了元代,蒙古皇帝也很信仰真武。但从信仰到鼎盛,还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即永乐帝)朱棣就是借真武“显圣”之名而夺得宝座的。因明朝崇奉玄天上帝,所以明朝复建文光塔时,塔内供奉玄天上帝也就顺理成章。此外,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北方在五行中属水,也就是说,玄天上帝是主管水之神。而潮阳濒临南海,棉城又为船地,船要乘风破浪,在塔桅内供奉玄天上帝也是当地人民的需要,纯属自然而然。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观音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从隋唐以来,民间观音信仰日趋深入和广泛,并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
  旧时中国人,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广泛。可以说,平常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观音的。观音的寺庙遍布中国,观音的塑像,无论是被当作工艺品,还是被当作尊神,也常见于普通人家。因此,文光塔内安置观音神像也很合乎常理,难怪现在仍不时有些求子的妇女,常在塔内的观音像上默默祷求。有的人甚至还说,文光塔是潮阳的灵脉所在,来这里祈祷会更灵验。

 

佛祖

  佛祖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相传,佛祖于公元前6世纪的某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的国王家,俗名叫悉达多。
   悉达多19岁的时候,同表妹结了婚,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满。有一天,悉达多出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走出不远又看见一个病人倒卧在污泥中,正遇着一群鸟啄食一具尸体。他问一个过路人,这是怎么回事,过路人说:“真是少见多怪,这种事经常发生,又不是第一次”。回宫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十分的烦闷和苦恼。他在想:难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不久,悉达多走出了国境,在一条河边拔剑剃掉自己的头发,做了一个修道者。老国王不见了儿子,急得要命,派了几个人出去寻找,终于在森林里找到了悉达多,但他坚决不肯回家。此后,悉达多四处周游寻访有名的学者学习哲学,又跟随苦行僧学道。当时印度流行所谓“苦行”,就是要用各种自找苦吃的办法来求道,比如不吃不睡。悉达多也曾经用过这种修行法,结果弄得精神和体力几乎衰竭,仍然一无所得。后来他意识到,只有身体强壮,才能找到真理。于是,他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和意志。
   一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想洗个澡,把出家后6年来积在身上的污垢统统洗净。河边放牛的小姑娘看到悉达多身心交瘁的样子,很是担心,便给他喝了许多牛奶。悉达多终于恢复了元气。他走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膝而坐,在那里闭目沉思,静修了6年。
    在他35岁那年,他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加牟尼“四谛”的学说和精神感动好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他的教诲。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释迦牟尼给几个弟子讲道来到一条河边,然后就到河里洗了个澡,不久就逝世了。以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对弟子的苦心教导,就在寺庙里塑造了释迦牟尼的卧像,并把释迦牟尼诞生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称做“浴佛节”,把他修道的那天(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
    文光塔原来就置有千佛在其中,明朝改为文光塔后,没再置千佛,仅保留代表性人物释迦牟尼佛祖,这大概是当地民众认识到了供佛不需要任何供品,只要做善事、行善事,就是最大的供佛这个道理。


三清天尊

    三清天尊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居于三清仙境最高天神的合称。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余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
    三清天尊中地位最高的是元始天尊。元始,指宇宙的本原、开端。道教称他在天地开初之时就以秘道传授诸神仙,开劫度人。居于第二位的是灵宝天尊,据经书记载,灵宝天尊是由"赤混太无元"所化生。排位第三的是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即老子,老子是个历史人物,由于他智慧高超思想博大精深,后被道教利用。老子《道德经》是道教的根本经典,他本人也被神化,成了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浊状态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的“冥寂玄通元”所化生的道德天尊。道教宫观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元始天尊居中,左侧为灵宝天尊,右侧为道德天尊。
   《历代神仙通鉴》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由此可见此三位天神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
    因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故文光塔内置三清天尊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将其置于最高一层,位于佛祖之上,这便折射出了当时道教的影响力胜于佛教。也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做法是潮阳人民爱国主义的特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