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犹记当年的竹笠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14-08-06 Tag: 点击: 2

 
□郭亨渠
 
  在潮汕城乡,现时竹笠已很罕见了,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只能从电视剧里看到竹笠了。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竹笠是城乡民众家中俗物,就像现在的布雨伞一样,家家户户都有。

  竹笠用竹编织而成,人们戴在头上,可以遮日、遮雨,起到现时雨伞的作用,不过雨伞要用手拿,干活时拿雨伞不方便,而竹笠戴在头上,有一条小绳子系在颈上,不用手拿,风吹不走,农民到田里干活,十分方便,自古以来,颇受农民欢迎。竹笠始伊何时,我未考证,但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记载:“邑有制笠匠户三百一十六。”可见明代潮阳民间制笠业已十分发达了。

  竹笠的原料是竹篾枝和竹叶。因为在潮汕城乡,山坡、河堤和村头村外路旁,绿竹随处可见。而绿竹是生命力极强的常绿之树,它经风耐霜,挺拔向上,家乡有小北山,曾经是竹的世界,池塘旁、土堤边,竹影婆娑,这么多的竹子,给制笠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分到了一顶小圆型竹笠,高兴得爱不释手,母亲却说:“这小笠子遮日还好,如果下雨,还是要用大圆笠好。”

  在潮汕乡村及圩镇,到处都有竹笠店,店里摆着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竹笠,店里生意十分兴隆,上世纪五十年代,乡村各组织,如儿童团、民兵队、放水队、护林队等都有集体定购竹笠的习惯。有时店里缺货,就要约定时间交货,而村里的制笠匠就得披星戴月砍竹削篾,紧锣密鼓编织竹笠。我的邻居阿侯兄是远近闻名的竹笠匠,他编织的竹笠有直径一米多的“大顶笠”,有直径50公分的“尖头笠”,有直径40公分的“小圆笠”。少年时,我曾在他家里看他编织竹笠。只见他拿起削竹刀,把一支支绿竹削成一片一片,他手疾刀快,真正是“势如破竹”,一堆竹子很快就被削成一片一片的;接下来是削篾,削篾刀锋利无比,一片片竹子被他一刀一刀削成一条一条不足零点一公分薄的篾条,然后才进行编织,在编织成一半之后,再铺垫上竹叶,再编织另一半把其包拢,一顶竹笠便成形了。阿侯兄整天劳累,却十分快乐。我曾问他:“侯兄,编笠很辛苦,你就多轻闲些,少干点吧!”他笑呵呵地说:“猫捕鼠,狗守门,人也要有职业。”侯兄十分好客,客人上门定货,碰到吃饭时间,一定要请人家吃饭,饭桌上竹笋熬猪脚算是上顶菜。有一次我在他家玩,他请我一起吃饭,他说:“奴仔不喝酒,就多吃些竹笋和猪脚肉吧!”这些话事隔半个多世纪,仍铭刻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