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听乡村故事家讲“古”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生 时间:2014-05-22 Tag: 点击: 2

 在我们潮汕地区民间,讲故事叫做讲“古”,听故事也就是听讲“古”。小的时候,每到夏秋时节,我或者在自己家里或者到邻居家里或者到邻村听乡村故事家阿立叔、阿乔叔和阿李伯讲“古”,通过听讲“古”,不仅启发了我的智力,陶冶了我的情操,而且也增长了我的见识,真是两全其美也。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当时我们故乡几乎与其他农村一样,精神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要想看上一场电影,起码要等待几个月以上;要想看上一场潮剧,则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而且需要花钱买票的。而我当时听长辈们讲“古”通常是免费的,准确地讲,那点酒钱、吃点心的钱是雇主出的。

记得1969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喜欢听讲古的父亲备好一盘炒花生和瓶白酒,请来邻居阿立叔到我家讲“古”。 阿立叔是我小时候接触第一位乡村故事家。阿立叔比我父亲小几岁,识字不多,仅上过两年小学。但他却喜欢阅读潮州歌册,这些潮州歌册的内容讲的大都是古装故事,什么《火烧临江楼》、《薛仁贵下山》、《绿牡丹花碧莲》等等。阿立叔就是通过读着这些潮州歌册将里面的故事情节装在脑子里的,并以此作为讲“古”的主要依据。不容置疑,阿立叔虽然识字不多,但凭着他那惊人的记忆力,竟然记住了那些潮州歌册的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记住了每个故事的大部分内容,实在难能可贵也。阿立叔讲“古”的特点是声音平淡,语言通俗易懂,如同与人拉家常一般。

我记得当时阿立叔在我家经常讲的“古”就是《火烧临江楼》。这个故事讲的是不知哪个朝代,书生王双福端阳泛舟,邂逅相府千金张翠锦。翠锦因惜才怜贫,掷赠金环诗帕,引起双福思念。王托其姑母谋为一见。翠锦悯念双福前程,允许乔装登楼,求情于她。时翠锦已由皇帝作伐,许配国舅陈从德,囿于礼教而未敢违越箴规。然思及从德为人奸诈,联婚实非良缘,终于与王私订鸳盟。不日,其兄张纲奉父命回府送嫁,翠锦约双福上楼共商良策。事露,翠锦婉求宽释,张纲急中生智,设下焚楼计,既可维护相府门风,又可却从德迎娶,也成全王、张婚事。是夜,张、王偕婢远走高飞,张纲纵火焚楼,从德以为翠锦身死,捧香炉而归。

这个“古”,阿立叔不知在我家讲了多少个夜晚,我父亲陪着阿立叔,一边泡潮汕工夫茶,一边静听他讲“古”。父亲听得津津有味,说明他听懂阿立叔所讲述的内容。因为他毕竟是教师出身,有较深的文化素养。而我由于年纪还小,且尚未上学读书,对阿立叔讲的“古”,有些地方却听得不大懂。特别是当他讲到王双福和张翠锦如何相亲相爱的情形,我听得似懂非懂,实在弄不懂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每天晚上,当阿立叔讲“古”讲至一段落之后,他便会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父亲便会起身准备好一瓶酒和一盘炒花生款待阿立叔。这喝酒之事当然与我毫无关系。父亲也绝不不允许我小小年纪就喝酒的,仅是随便拿几颗花生塞给我品尝品尝而已。

我接触的第二位乡村故事家是阿乔叔。他是解放前的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在当时来说算是个有学问的人了。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层次,所以阿乔叔讲“古”的特点是喜欢“卖关子”来吸引听者。他讲的“古”主要也是来源于阅读潮州歌册,对所阅读的潮州歌册的内容也记得一清二楚。

我记得1970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当时阿乔叔是应邻居阿奎叔的邀请前往他家讲“古”的。当时我与阿奎叔的小儿子阿楚是好朋友,小时候我经常在晚上到他家去串门,有好多次碰上阿乔叔来给阿奎叔讲“古”。我记得阿乔叔当时讲的“古”是《绿牡丹花碧莲》。

该故事以行侠仗义为基调,讲述当时佞邪当道,权奸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激起山东“旱地响马”花振芳、江南“江湖水寇”鲍自安的义愤,他们集结了一批江湖义士,除暴安良,锄奸扶弱;并辅助宰相狄仁杰起兵,迫使武则天退位、迎庐陵王还国登基,众人蒙受封赏。

故事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个性十分鲜明。

阿乔叔在阿奎叔家一连讲了十几个夜晚方才将该故事讲完毕。那个曲折惊险的故事我是听得如痴如醉,觉得十分过瘾。阿乔叔讲“古”的技巧无疑要比阿立叔有水平。

我接触的第三位故事家是邻村的阿李伯,他是当时三位乡村故事家中年纪最大要的。他识字也不多,但是记忆力特别惊人。阿李伯原籍潮阳棉城,原名李容城。青年时代经人介绍到井都镇上南村一郑家当倒插门女婿。他会讲“古”这个本领是他少年时代到棉城某建筑工地向一老者学习而来的。他讲“古”的时候,右手总要拿着一把葵扇,他一边讲述,一边摇着葵扇扇凉。他讲“古”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滑稽,语气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十分吸引人。

记得1971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我独自前往上南市场一片空地,挤进人群听阿李伯讲“古”。当时阿李伯讲得最多的“古”是《封神榜》。《封神榜》讲的是纣王朝思慕想女娲美色,无心朝政。奸臣费仲恰好投其所好荐亲外甥女苏妲己进宫邀宠。可妲己早与西伯侯之子伯邑考定有婚约,两人深情相爱。苏护抗旨,纣王发兵强夺。妲己为顾全大局保全全城军民性命,割情舍爱,甘愿入宫。西周势力日渐强大,姜子牙联合崇黑虎里应外合,诛了奸侯虎父子,把北伯侯王位交还崇黑虎。此后文王病重,托孤姜子牙,姜子牙立姬为武王,扶植武王抗击殷商多次武装入侵……

阿李伯是大家公认的讲“古”最有水平的人,因而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阿立叔和阿乔叔。

小时候听乡村故事家讲“古”,既让我从小受到中国优秀古典文学的熏陶,又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有关讲“古”的语言艺术及相关技巧,正是一举两得也!

                                            (郑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