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八百年古祠“四序堂”重焕光彩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肖彤兰 时间:2009-05-18 Tag: 点击: 2
  历经4年多的修复和建设,具有802年历史的南粤古祠乡校——潮阳“四序堂”,终于重焕光彩,并于2006年11月9日对外开放。2006年11月4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古建筑史专家邓其生教授等一行,专程莅临潮阳考察“四序堂”,高度评价潮阳“四序堂”是南粤迄今在古建筑文物方面,建筑保留最完整、修复传承最合理、工艺发扬最细致,集宋代平面布局、明清结构风格于一体的珍贵古祠,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据史料记载,南宋庆元元年(即1195年),漳州人萧洵出任潮阳县令,连四任共12年。在任期间,他清廉勤政,礼贤下士,体恤民情,多行善举,深得民心。潮阳的民众感念他的恩德,自发集资为他兴建生祠,褒扬他的业绩,于宋嘉泰四年(即1204年),建成“四序堂”。萧洵很受感动,落籍潮阳,回报乡民,并亲自在“四序堂”开办学堂,不分姓氏,兴学育才,成为潮阳乃至粤东历史上最早兴办的乡校。解放后,“四序堂”收归公有并更名为“棉城镇第五小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序堂”堂址年久失修,沉寂黯然。2001年,萧洵分散在海内外的后代子孙,在萧辉文等人的倡导下,捐资340万元,重新兴建建筑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的“萧氏四序教学楼”,目前,已拥有36个教室供1200多名学生就读。2002年4月,在潮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潮阳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萧氏后人集腋成裘,自发捐资对“四序堂”原堂址进行全面修缮,并邀请省文管专家和专业人士作技术指导,坚持“修旧如故,古为今用”的修复宗旨,历时4年多进行修复建设,全力保存“四序堂”独特的古宋建筑布局和明清艺术风格。
  2006年11月4日,记者随邓其生教授一行在现场看到,经过长达4年多的修复建设,这座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宋代古祠,如今已是“旧貌变新颜”,除整体建筑仍是按原造型、原尺寸、原分金、经纬度中轴对称的结构修复外,其历史独特“龙头屋檐”、“百凤朝阳”等嵌瓷,栩栩如生的精细木雕金漆,沉稳浑厚的古字书法,和谐的色彩搭配,无不显示出这座具有802年历史的珍贵古祠的庄重大气。其中,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是,“四序堂”里的石柱石刻石构件,大多历经802年而保存完整;而一口深达10多米的802年古井,更是至今仍保持着清澈甘甜的水质,可供泡茶饮用,令人不禁称奇,就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古建筑史专家邓其生教授等人,都为“四序堂”的修复而兴奋不已,连声赞叹。他高度评价说:“潮阳‘四序堂’是‘成功的大作品’;也是潮汕古文化建筑修复的好样板,更是南粤古祠重放光彩的一株奇葩。”
  潮阳区委常委、副区长翁甲洪表示,具有802年历史的“四序堂”,是潮阳珍贵的古文化建筑,也是潮阳的文物保护单位。她的顺利修缮和成功修复,对保护潮阳古文化建筑旧址,传承和发扬潮汕古建筑文化精髓,弘扬地方文化,联谊乡情乡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四序堂”萧氏后裔秉承先祖优良传统,集腋成裘,自发捐资,修复古祠的做法,也是新时期党、政、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潮阳的有力体现。他希望“四序堂”文物保护管理处,要精心保护好这一南粤古建筑文化瑰宝,进一步挖掘其深远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让她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肖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