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文明祠宇春花艳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7-02-28 Tag: 点击: 2

——潮阳金浦“思源堂”采风纪述

际云

    祠堂是潮汕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她承载着本族后裔对先祖的缅怀之情,是一个宗族起源、繁衍、发展的见证。近年来,祠堂作为纪念先祖前贤、弘扬宗族亲情、联结海内外族裔的场所,其作用尤为明显。她的存在和传承,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近日当我们来到潮阳金浦寨外“思源堂”采风,更是深深感受到由其“祠堂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
    思源堂属土木结构,为二进一拜亭,龙畔建有厝包。始建于清光绪丁未年(1907)孟秋,系宋代朝奉大夫、金浦系始祖郑昇派下廿四世孙郑香泉筹建。该堂创建以来,枝繁叶茂,人才辈出。
    因时代变迁,祠堂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遂由裔孙郑锡雄、郑楷洲热诚倡修,郑金达、郑锡镇等众裔孙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在当地党政大力支持及裔孙郑基明、郑梧洲等主持下,于2008年12月修缮竣工,并于2012年被收编入《潮阳文物志》。
    当我们来到思源堂,只见外门匾刻“郑氏宗祠”,中厅高悬“思源堂”金字大匾,后堂安置神龛七座。两廊刻上重建祠志和捐资芳名榜等文字。祠宇内外飞檐斗拱、走兽飞禽、雕梁画栋,既古色古香,又不失时代气息。堂内的理事人员说,“思源堂修建之后,既是裔孙祭拜祖先之地,亦是敦睦乡谊之所,还改变了乡容村貌和周边环境卫生。”
    思源堂主事人郑梧洲还介绍:“祠堂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功能也已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新的作用。她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同时也成为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
    “作为乡村祠堂来说,她是聚合最基层的群众组织,在修建初期,我们就明确了祠堂的作用,除作为祭祀祖先之外,还要兼作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将其营造成文化载体,以祖宗厚德、族系精神晓谕子孙后代自强不息,建功立业,造福桑梓,回报社会。”郑梧洲说,“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将祠堂文化当作整个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除保持祠堂原有功能外,还充实了许多文化内容。”
    据了解,思源堂在修建落成之后,理事人员不忘初心,努力践行。首先是开展祭祀活动,避免数典忘祖。每逢辞年八节,精心策划,认真布置,让房亲体面地进祠祭拜,认祖归宗。其次是加强礼仪教育,树立文明形象。有意识地引导族人,将道德规范和礼仪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将“尊祖、孝悌、勤劳、睦邻”作为祠堂精神对族人开展教育。再次是布置学习园地,展示优秀文化。在外埕一侧,竖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并展示《寨外村概况》《乡规民约》,让宗亲及村民感受本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激发积极向上精神。此外,在厢房墙壁设置文化专栏,介绍祖先创业史,还有教育族人团结奋进、行善向好的《郑氏祖训》,内容丰富多彩,意义健康向上。第四是编撰房系谱牒,永远记住身世。《郑氏金浦系族谱》印发后,被征集参加广东省方志馆举办的2015年第四季度“广东省家谱、家训、家风展览”活动,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郑梧洲还说,“作为乡村祠堂,我们处处以村政建设为中心,积极带领族亲广泛参与民间文化活动,践行乡规民约,配合环境整治和乡容村貌建设。对村政建设以及各项重大活动,我祠族人都积极响应,大力支持。”
    我们相信,借创文的春风,思源堂这朵祠堂文化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鲜艳!

 

 

思源堂内的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