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仁德善堂武力队 义务掩埋百余载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4-05-13 Tag: 点击: 2

际云

    在潮阳棉城,有一支民间称为武力队的队伍,一百多年来,义务掩埋或收理尸体,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她就是仁德善堂武力队。

    仁德善堂历来以“惟仁崇德,扶危济困”为宗旨,是棉城四大善堂之一。创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是乡人为了弘扬大峰祖师造福社会的美德而兴建的。原址建于龙井赤产古庙旁,上世纪50年代末,堂址被征用,善务活动中断。时至80年代初,棉城口美及邻近乡村有识之士,倡议恢复仁德善堂,并由热心乡民共襄义举,重新成立武力队,从事义务活动。武力队目前已发展到74个队员,其中还有200多个临时队员。

    自古至今,仁德善堂的武力队员,以弘扬大峰祖师的仁爱美德为己任,在社会做了大量善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扬。

    清末至民国期间,潮阳时有鼠疫瘟病,时有台风海潮,时有时有地震暴雨,时有旱涝虫稼,尤其是潮汕“八二风灾”和“沦陷”及“大饥荒”等灾害,百姓苦不堪言。面对惨状,全体同仁,竭尽全力,大行赈灾救难、扶危济困之举。
   
    有一年夏历六月初十晚间,风起云涌,震山撼岳,拔树塌屋。加上潮汐骤至,暴风倾斜,龙井港周边水涨过丈,村落、堤围等多被卷入海涛中,庐舍倾塌数以千计,淹溺人畜不计其数。灾后龙井各村落一片凄凉景象,陈尸塞道,恶臭难闻,武力队员与善友一道,全力以赴,收埋尸体数百具,还设点于村落巷口,施医赠药,施茶赠粥,赈济灾民。

    民国卅年,潮阳沦陷,日寇飞机强行对海门、古埕、龙井港水域的封锁,投弹扫射,并将停泊在龙井港的“潮安轮”击中,殉难者众。武力队员出动担架救护伤员,掩埋死难者于义冢。

    再隔二年,时逢旱天饥荒,霍乱肆虐,陈尸载道、弃婴塞途,加上日寇横行,民不聊生,朝不保夕。仁德善堂仁翁善长召集各界善士协同募捐,组织义医赠药,布衣施食,义忏施棺,济困恤难。同时由40多名武力队员,掩埋各方难民尸体3000多具。

    抗战胜利后的农历七月,仁德善堂举办盂兰胜会,追悼抗战阵亡将士以及超渡各方水陆无依孤魂,场面壮观,博得当时县长胡松的表彰。

    民国三十五年,仁德善堂组建义务消防队,队员40多名也是由武力队员组成,配备手摇水龙救火车一部及消防器械,义务参加社会消防救火工作,赴汤蹈火,抢险救灾,义不容辞。

    特别是仁德善堂重光30年来,理事班子承前启后,秉持善义,充分发挥武力队的作用,数十年如一日地弘扬大峰精神,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愁。主要体现在捐款修路、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收尸殓骨诸多方面:一是先后拓建口美新桥头至古帅路口村道1000多米。二是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给各特困户发放济困大米,累计约40万斤。三是为特困重病人、残疾人、孤寡老人施医赠药数十宗,最多者给予资助5000元,共计15万多元。四是移义冢3次约150多万元,队员务工约2000多人次,收埋水尸路毙者,并施棺赠服不计其数。所有善务,武力队员都是分文不收,有些人家过意不去,硬要塞点报酬,队员们也是将钱归入善堂,以作善事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