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南华古寺觅禅宗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16-12-27 Tag: 点击: 2

郭亨渠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我们驱车来到韶关市曲江区的千年古刹南华寺。车至寺前,曹溪溪水清碧,潺潺水声,如诉如吟,仔细聆听,仿佛耳边回旋着“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我们知道,古寺中端坐着一位唐代高僧,六祖惠能禅师,他是一位思想家,被誉为继孔子、老子之后的第三位东方文化圣人。拜谒圣人,悟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南华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六祖惠能禅师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寺院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进得寺院,前后建筑群古色古香,宏伟壮观,整座寺院到处古木参天,天然的山坑和人造的小溪相互交织,秋水盈盈,蝉鸣鸟歌,飞雁惊鸿,犹如到了一个清幽世界。漫步溪边长堤,长堤蜿蜒绿波上,灰墙闪烁古木中,小径铺满卵石,台阶结着青苔,相传当年六祖惠能常于晨昏在此徜徉。进大雄宝殿再踏阶而上,最后一座古庙宇便是我们要拜谒的六祖惠能禅师。禅师真身端坐于大殿正方,面貌慈祥,给人一种“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感悟。古今往事千帆去,禅师弘扬东方佛文化的壮志传扬四海,令人肃然。

六祖惠能的一生,有欢乐也有悲伤,有艰辛也有悠闲。唐贞元12年(公元638年),生于广东新兴县一清贫农家,父早亡,靠母抚养,24岁那年,往湖北黄梅县东山寺参礼五祖弘忍学佛,一日,五祖命众徒各做一偈,谁得见性,即传衣钵,为第六代祖师,时有神秀首座,书偈于南廊壁上,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后则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又说:“我也有偈”,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僧见偈,无不惊讶,于是,五祖传授衣钵于惠能,为第六代祖师,惠能遵师命到广东宝林山下的曹溪南华寺传法。惠能乘舟南下,面对大江长天,凝神立于船头,诵读圣经,一袭裘衣飘逸,在漫江透月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遥望南天,宽大的裘衣里,藏着如椽之笔,以盖世的才华,将一段绚烂的东方佛学史倾注于笔端。惠能禅师在南华寺传法37年,长伴青灯古佛,三餐豆腐和水煮,四时诵经礼佛,夜阑灯昏人静,陪伴在桌上的那支狼毫和端砚,不知伴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记录了他多少思想火花和精妙论述,《六祖法宝坛经》,成为出自中国佛教的圣经,流传于世,其得法弟子43人,形成禅宗五派法脉,远播世界各地,这圣经是惠能禅师用灵魂和生命铸就的丰碑,在漫漫岁月中,始终鲜活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田,深潜在神州大地,曲江人没有忘记他,巍巍宝林山铭记他,南华寺人感恩他,他的妙论,伴随着时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圣人。

拜谒惠能禅师,参观 “曹溪讲坛”陈列馆,回到南华寺旁的林荫走廊休息,正是秋日午后,阳光被漫坡绿色净滤,一阵山风吹来,松柏萧萧而动,我们想到惠能禅师之后的高僧虚云和唯因禅师,相约拜谒两位高僧的舍利塔。虚云禅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名人,活了一百二十岁,是振兴南华寺、培育人才的一代高僧,惟因禅师曾主持开办全省僧伽培训班,亲自执教,名扬教内外,1990年圆寂。两位高僧的舍利塔和纪念塔,塔形秀丽挺拔,是精致的佛教建筑艺术产物。塔象高僧活着,立于青山,眼视四方,若有所思,透出一种温柔淡定的平静。如今,斯人已逝,岁月如云,小塔却伫了文化的记忆。

南华禅寺千年禅宗气贯长虹,历代禅师的故事在岁月中流淌,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平平淡淡,禅师们倡导的“爱众爱人”、“求真求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理念在今天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历久弥新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风景中找到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