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用正能量润泽特色文化祠堂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抗生 时间:2016-12-27 Tag: 点击: 2

郑抗生

    宗祠是家族的标志,是祭祖的圣地。在潮汕地区,一般的家族都会建立自己姓氏的宗祠,用来祭祀自己的先祖,让活着的后代与远去的先祖得以连接起来,并以此增加家庭成员的团结。昔年的宗祠不仅是家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也是家风家法教育后代的场所,同时也是管理家族事务、执行家族家法的机构。
    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祠堂,祠堂文化也是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以来,因战争、政乱、天灾等原因,统治者和民间自发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行动,在这过程中,不仅有大批平民百姓,还有当年渊源深远、流传有序的世家望族。当南迁定居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拓展,有些世家望族为标榜自身中原的氏族血统,便纷纷溯祖追源,并兴建起姓氏祠堂、立碑文、撰族谱、订家训,慎终追远,教化后人,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以姓氏为纽带的姓氏文化。但由于不同姓氏在传统、经历、地域、势力等种种差异,不同的姓氏之间也反映了不同的家规族法,各有特色,但更多的是共性。以“忠于事,孝于亲”为祖训的核心内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信条,奉行“敦亲睦族、共襄义举、为政清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遵纪守法”等为亮节高风,所体现的思想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依托祠堂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文化传播场所,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载体,以传统忠孝文化净化灵魂,用礼义廉耻道德规范言行,用文明诚信、和谐友善操守人生等传统文化,已构成文化祠堂的特色。因而,“润物无声,潜心育德”的文化祠堂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也已远远大于祠堂昔年功利上的意义。
    日前,笔者荣幸地参加了郑氏金浦系十一世祖始建于清宣统己酉年(1909)、享誉“一门四代科甲”之辉煌的“致敬堂”重光暨奉列先祖陞龛晋主的隆重庆典,并在繁缛严肃的礼教规范和赞礼声中跪拜如仪。尔后,又与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的几位领导拜谒了落成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为纪念清乾隆年间湖广安襄郧兵备道郑之侨的“四道堂”和始建于清光绪丁未年(1907)由道亨公派系廿四世祖筹建的“思源堂”。观光之后,笔者深有感触:潮汕郑氏素有崇文之风,人文底蕴深厚,尤以潮阳金浦郑氏望族,文化更是璀璨。综观以上建于三个不同时期的宗祠,其形制完整、气派宏伟、富丽堂皇、礼尊貌严,其文化内涵丰富,外延深广。在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祠堂里,既有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激励后昆的族谱、族规、祖训、家法,又有事业有竞成,反哺桑梓,续写辉煌的精英事迹、流芳名榜;既有沧海桑田,跌宕起伏,峥嵘岁月的“昔年金浦”图景,又有充分体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今日金浦全景图”。特别是在宗祠显眼的位置上,以醒目的装饰,着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4字”涵融在文化祠堂之中,极致精彩,为特色的文化祠堂增添了无限秀色,令人为此点赞。
    宗祠,远去的是历史的华丽,而我们还可以留住的是曾经的历史。如何用正能量润泽特色文化祠堂,让子孙后代对于先祖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上的认同,这不仅是姓氏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各姓氏族彦、乡贤对于今后祠堂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愿景,也更待社会所关注与正确引导。

 

 

 

四道堂

 

思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