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老骥志在千里外 笛套古乐贡献多——访“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林立言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景明 时间:2009-05-18 Tag: 点击: 2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笔者到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潮阳笛套古乐名鼓师林立言先生家作客。
  当笔者来到林立言的书房时,他正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伏案整理潮阳笛套古乐的资料。可谁知,这位身材魁梧,脸庞丰满,笑容可掬已年逾古稀的老人,近年来已先后做过了3次心脏搭桥手术,3次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了宝贵的生命。笔者看到他如此玩命地埋头工作,心痛地提醒这位可敬的老人,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劳神过度。他听罢带着几分无奈的心情坦诚地说:“这些工作,现在我不做实在放心不下,一旦我离开这个世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不就失传了吗?!”听了他这话后,我也觉得不无道理。潮阳笛套古乐源远流长,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南宋当年文天祥勤王之师来到潮阳,行列中有一宋室左藏朝散大夫吴丙,他是宫廷宦官,带来了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也就为潮阳留下了笛套音乐,被誉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之一,2006年5月被确认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比较熟悉这门艺术且留有资料的艺术师多数已经作古,而年纪最大、艺术造诣高的应数上林立言老先生了。而他面对可恶的病魔仍无私无畏地为整理、抢救和传承潮阳笛套古乐,奉献余热,其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林立言1933年出生于广东潮阳县棉城,从小就是个“潮乐迷”。他家与当地戏院只有一墙之隔,西墙的一个窗向着戏台。每当戏一演出,七、八岁的小立言便爬上自家的梯子,津津有味地品尝潮剧演出。锣鼓声,音乐声,歌曲声,声声入耳。而锣鼓声最令他兴奋、心动。他想:“我长大了,如能当上一名司鼓,指挥整个乐队那多痛快。”小立言10岁时便执槌学习司鼓,多方拜师学艺,从此与锣鼓结下不结之缘。14岁时因家境贫寒,以“换嘴食”(不发工资只供食宿)的报酬到潮阳中元华皮猴班当小艺员,负责唱曲兼学司鼓,至十七岁便拜笛套古乐老艺人郑国瑞、林光、许叙乐等为师,学习乐曲吹奏法及相应鼓点、锣鼓经、司鼓。老艺人们还传给他一些宝贵的笛套古乐资料。至16岁他已成为中元华皮猴班的司鼓。由于他学艺门道多,能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大方、准确、刚柔相济的演奏风格,干净明快,自然得体,且能善于调动乐队的情绪,使之感情投入,配合默契,抑扬顿挫,徐疾快慢,均统一在其鼓点之中,成为了潮阳承前启后的有名司鼓。
  潮汕解放后,林立言先后在县印刷厂、电力厂、布厂等工作。1975年后调往潮阳县农机配件二厂当副厂长、厂长,至1996年正式退休离岗。在这期间,他虽有正式岗位,但仍解不开与潮阳笛套古乐之情结。1958年他是潮阳县民间音乐研究组的主司鼓,1960年任潮阳县工人文化宫业余剧团副团长兼司鼓,常受聘为本县各乡镇的音乐组织教授笛套音乐,收徒多人,对慕名登门请教者也热心指点。当时县潮剧团专业作曲人员兼司鼓小黄要创作大型潮阳笛套《拦海颂》,立言整整花了几个月的炎夏,利用晚上二、三个钟头时间,在他家门口,手把手地传授潮阳笛套音乐,包括有关资料及演奏技巧,还送给他一副当时无法买到的击乐具“外江过山板”。使后来小黄创作的节目在专区会演时一炮打响。小黄对当时林老师的真诚指导一直铭记在心。林立言还多次参加地、市文艺会演及录音灌片,荣获集体奖多项,由他司鼓的笛套锣鼓《大破金光阵》等4个节目以及苏锣鼓《灯楼》等分别获得奖励。
  1997年,退休后的林立言看到潮阳笛套古乐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于是他在经营潮阳震东购物大商场的百忙之中,以震东城文化室为基础,吸收一些有笛套演技和爱好的人参加,组成一支笛套锣鼓队,独资购置乐器及用物,提供场地及茶水,亲自督导、习教,整理了20多首潮阳笛套古乐和牌子曲,经常组织活动排练,每逢节日及庆典即参加演出。以后又在此基础上升格为“潮声丝竹社”,为潮阳笛套音乐的抢救、恢复、保存和传承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基地。从此潮阳有了一个演奏实体,使许多庆典、录音、汇演、参赛、来访及重大的迎送任务都能由潮声丝竹社担承。几年来,许多电台、电视台和报刊(包括中央电视台、广东南方电视台)等曾多次专题拍摄、播放、报道乐社笛套音乐演奏活动。中国音乐学院刘德海教授、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吕梅丝教授等也曾多次专程来潮采风,观看潮阳笛套古乐演奏并予指导。“潮声丝竹社”的名字在潮汕越来越响,深为人们的赞赏。而这几年来该社的全部活动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笔款全部落在林老身上。笔者询问他究竟花去多少钱,但这位为人豪爽、朴实无华、乐于助人、喜欢低调的老人却避而不谈。他说:“只要潮阳笛套古乐不失传,我不计较付出多少。”
  2004年3月,林立言先生被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光荣的称号后,他更觉得肩上的担子倍加沉重。他拿出实际行动来回报上级对他的关怀,更为潮阳笛套古乐的发掘、抢救、传承忙得不亦乐乎。在2003——2004年,他与蔡衍生合作,在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伉俪的支持与指导下,前后共花一年时间,反复研究、破译,整理出濒临失传的古乐《御制四景——玉娥郎》,并进行演奏、录制,完成了前辈老艺人未能完成的遗愿。他还与蔡衍生合作整理潮阳笛套古乐《雁儿落》在2003年10月汕头市国际民间音乐会锣鼓乐比赛,一举夺得四项奖,该节目由潮声丝竹社演奏,获得“特别金奖”;林仲伟、姚志强获最佳领奏奖;姚楚武获司鼓表扬奖;林立言获“薪传奖”。由于林立言多年来为潮阳笛套古乐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荣获2003年汕头市文艺奖年度奖“艺术贡献奖”。在潮阳区编纂《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丛书》时,他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多年来收藏保存的全部有用的潮阳笛套古乐的乐谱和有关资料。《潮阳笛套古乐》一书的乐谱大部分为他所提供。2006年他利用学校放寒暑假期间,办起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免费《潮阳笛套古乐青少年培训班》,其中最小的才九岁,他亲自为学习班上理论课和进行现场演奏技艺示范,收到良好效果,经过几个月的培训,这些孩子终于初步学得了潮阳笛套音乐的理论知识,有个别人已能独立操作,其他孩子的演奏技艺也大有长进。林立言看到孩子们对笛套音乐有如此强烈的志趣,学习十分投入,进步很快,兴奋地说:“潮阳笛套音乐后继有人了!”2006年5月潮阳东信文艺协会60多名民间艺人,在以保护、发展“潮阳笛套”有功之士陈桂洲先生为团长的演奏团赴上海参加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演奏潮阳笛套音乐《红棉吐艳》、《莲花峰赞》和古乐《闾欢》等一批经典曲目,获得轰动效应。他是这个演奏团的顾问,赴沪前,在排练期间,林立言老人就曾多次应邀到排练场亲临指导,不论白天黑夜,只要需要,他都乐意到场辅导。
  访问即将结束时,笔者请林立言老先生谈谈对潮阳笛套古乐有什么期盼。他不加思索地说:“潮阳笛套古乐是我毕生追求的艺术,今后我最大的心愿,是继续搜集、抢救、整理、继承、传承,趁有生之年,与蔡衍生、林仲伟、姚志强、林良丰、姚楚武等一批老艺人合作,把潮阳笛套音乐十大套全部进行演奏、录音、录像,作为一份精神财富传给后人。”(陈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