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梵境海潮草屿岛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1-12-29 Tag: 点击: 2

际云

    潮阳往来汕头时,从磊口桥隔空远望,常见有一睡佛般的岛屿,安祥地仰卧于海中央,令人心生向往。然不知其名,后经好友周君炜东相告,始知此乃草屿岛也。
    据饶宗颐总纂的《潮汕志》及相关资料可知,草屿岛原名青屿,岛上茅草丛生,常年青绿,故得名。岛长0.35公里,宽0.23公里,海拔20.3米,岸线长1公里。四周礁岸延伸150米,周围三面水深7米,东南水深9米。为花岗岩构成,地势中高周低,呈椭圆形,表层为黄沙粘土。岛上有少量淡水泉,无人居住。岛西南面原有“土地庙”。
    一个周日,笔者偕炜东君一同前来访胜探幽。草屿岛位于潮阳区与濠江区交界处,与汕头市区隔海相望。驱车从潮阳出发,将至磊口桥处折入棉花村,再行进约十分钟,就到达了草屿岛。
    甫至岛前,就见一株百年古榕,浓荫遮天,枝干虬曲,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古韵味。与此同时,一阵阵悠扬的梵音,从古榕旁的莲池寺中飘出,仿若与远处的海潮声汇融在一起,令人听后,有一种驾游仙山琼阁的心境。
    原打算先到寺中探访一番,因怕打扰法师普佛,我们便沿着曲径,到寺后山上观赏海景。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站在山头眺望,远处烟海苍茫,白云飘洒; 近处有围海生成的水产养殖场,方方格格,水草掩映,如画如诗。尤其少了一份闹市的喧嚣,我顿生一种出世的感觉。
    在山上,我们还看到了两穴古墓。其中一是清代四品武将昭都尉郭继汾将军墓,碑完好,但碑字已褪色,龟身也已受损。另一是郭华章墓,郭氏身份未明,但墓前的柱联却有较有文化品位,不但合联律,而且饱含堪舆易理,同时还揭示了宗族的渊源。从外到内,其柱联分别为:“汾泽远分龙野派,海山永建鼠年茔”;“居洁向明成既济,镇山俯海得中和”;“坐承天水壮,朝向火离明”;“高屿环沧海,佳城奠绿芜”。这两穴古墓,让人窥视到了草屿岛的文化积淀,同时也透示出远古的梵音与海潮声。
    当我们闻悉普佛礼毕,便来到莲池寺作客。住持释宗音法师合十接待了我们。一番寒暄之后,他就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关于草屿岛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的以前,草屿岛上仅有一处“土地庙”,后来,汕头市区有一位叫乌记阿姨,她是虔诚佛教善信。一天夜里,乌记阿姨在梦中得观世音菩萨指引,来到一处岛屿上荒废的庙址,观世音告诉阿姨,庙中存放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法身佛像,要好好加以保护,将来在此重兴佛教道场。话音至此,菩萨即消失于梦境中。阿姨翌日醒来,反复思索梦境所在。随即找来若干善信结伴前往,循着梦中记忆,便找到了草屿岛,并在岛的西南方找到了土地庙,但庙中并未见有观音菩萨法身佛像。阿姨坚信梦中观音的指引,就雇人在此处海边周围打捞,始终未见观音法像,却在此处捞到一尊玄天上帝的木制神像。
    遂后不久,阿姨以虔诚之心,发起菩提善愿,带头捐赠善款,并发动其他善信,在“土地庙”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观音佛堂,取名“莲池觉苑”,也就是现在莲池寺的前身。由于修建佛堂所需,原“土地公”也被尊请到觉苑中设位供奉。得此因缘,成就了今日莲池寺佛道共存的特色。
    莲池觉苑在初建过程中,也曾历经很多困难。主要岛上仅有少量淡水泉,泉源在哪难以寻觅。僧侣一度苦于用水难题。遍地掘井,也未见成功。在此困境之时,观世音又托梦住持,说在佛堂门口处往下十八级梯处开井,能得水源。大家对此将信将疑,就地凿井,最终果然在地下20余米处,挖得淡水泉,水清澈甘甜,众人遂笑逐颜开。故此,该井得名“因缘井”。
    禅厅听完神奇的传说,令人平添了几分对草屿岛的向往和留恋。回来路上,炜东君还告诉笔者,他打算协助宗音法师,将远离闹市的草屿岛,打造成一处现代人的养生基地。因此,笔者也衷心祝愿,这一梦想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