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练江谜苑>

遥对格谜中的字词对仗之我见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 云 时间:2011-08-27 Tag: 点击: 2

际  云

    灯谜中使用谜格,就是要求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词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谜格创始于明代。明末扬州马仓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后,历代谜格又不断有所创新,至今已有数百个格。因本既喜谜又好联,而灯谜中的遥对格与楹联中的联律又有密切联系,所以,本文试从遥对格谜中的字词对仗谈点个人见解,就教于方家。
    遥对格又名锦屏格、楹联格、求偶格、菱花格、鸳鸯格等,该格要求谜面和谜底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反,音节交替,而且谜底不要少于两个字。根据该格的要求,制谜者应力求做到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
    一.义近意远
    制作此类谜犹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这相当于对联中的无情对,面和底相距十万八千里。如以“马屁”猜外国名校“牛津”,其中马和牛属动物中的六畜类,屁和津属动物的排泄物,单字词义十分相近,但合在一起,“马屁”和“牛津”各自的意义就相距甚远,前者指阿谀奉承之人,后者却是指位于英国且享有世界声誉的牛津大学。又如以“四月黄梅天”猜品牌酒名“三星白兰地”,此谜的面和底也是拆单字相对极其工整,而单字连成一句之后却是天渊之别。
    二.符合联律
    现在一些谜人制作的遥对格谜,大多讲究词性相同,而平仄相反,音节交替却不很注意。如用“朱府宰相”猜地方小食“兰州拉面”,平仄是“平仄仄仄”对“平平平仄” ,其平仄相反,音节交替是不严谨的。还有一类是缺乏音节交替,如用“古汉字”猜古书名“新唐书”,面为三连仄,底为三连平,这也不可取的。又如用“封面”猜地名“包头”,平仄是“平仄”对“平平” ,有人认为对联的平仄是“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只要音节末字能相对就好,其实这也不足取的。因为面和底各仅两字,一字还要从宽处理,这就未免太宽了吧?因此,本人认为,遥对格谜的平仄尽量少从宽,尤其是底在五字以内的更不要从宽处理。如用“五彩毛线头”猜食品“三鲜肉丝面”,其平仄就比较严谨。
    三.注重别解
    遥对格谜除了讲究词性、平仄、音节等之外,还要注重别解,才有谜味。如用“张三”猜人名“李四”,这根本就没谜味可谈。如果用“汉子”猜古画家“唐寅”,这就大不一样了,其中“汉”和“唐”别解为朝代名,而“子”和“寅”则别解为十二地支中的鼠和虎,通过这样的别解,谜趣和谜味就大大地增加了,令人回味无穷。诸如此类谜还有“文竹”猜泊人“武松”、“周年”猜花名“月季”、“钟头”猜人事“鼓掌”等等。
    四.活用谜格
    曾经看过广东潮阳老谜人黄仁香先生一则谜,面为“遥对海南文明区”,猜省名连市名,底为“湖北武汉市”,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化有格为无格,因作者别具匠心,将
“遥对”藏于“海南文明区”之前,这就无须再标谜格了。又曾看过一则面为“五羊皮”的谜,还标“遥对格”,底却是猜一字,底为“羁”。原来是将“羁”拆为“四马革”,姑且勿论“罒”是否等于“四”,仅凭以三字来扣一字,就令人啼笑皆非,这确实是“对不起”啦!假如将面改为“五羊皮当锦屏”,把锦屏格(即遥对格)藏于面中,再扣个“羁”字,或许还可算为活用谜格的一种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