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练江谜苑>

灯谜“拘底”小议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追风兔 时间:2013-04-14 Tag: 点击: 2

                 
    “拘底”指的是灯谜创作者制作的灯谜在让人猜射时,只拘泥于自己的谜底,对一些可以列中的甚至优于自已的谜底,没有给予判中。
    出现这些现象,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是自己过于主观,自认自己的底是唯一的。 
    二是形成创作定性,认为我就是这底,当别人报的底与自己不一样时,没加以细想,就判不中。
    这两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网猜,因为网猜一般是判中与不中,很少有让人辩论或解释。
    三是谜作不是自己原创,特别在某些单位或乡村,有时为了搞活节日气氛,便举行了谜会,而谜会的主擂者却是谜外汉或略懂的人,这些人不会自己创作,只凭谜书对号入座,猜者报一条他便翻书对底,如对不上号,也没有考虑列中什么的,一律判错,就连个别意思完全接近甚至等同的底,只要一字报不一样,他也没有通融。有如将原底“不三不四”报成潮语的“唔三唔四”,他仅是敲边鼓。
    四是灯谜虽是自己创作的,但因是现场报猜,抢猜的人太多,主桴者应接不暇,根本无时间细想,只凭听觉认中与不中。这种现象往往扼杀了不少列中的底。
    不过,有时也有个别猜者挺身出来争辩。如谜友浅水龙在潮州猜伍延才老师的“赚钱全凭嘴一张/计生名词”时,他猜“人口资源”,伍老师敲边鼓,浅水龙辩道:“面的意思是说人的嘴巴是资金的来源,人口资源是可扣的,至少可列。”听完浅水龙的解释,伍老师也十分大度,认为很有道理,甚至认为比原底“人口红利”更好。
    然而,有些猜者没有争辩的习惯,以致让出谜者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本人在主桴时就多次失去这机会,经常是在谜会结束后,谜友提醒说刚才某某猜这底比你原底还好,自己才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大概是牙痛才知牙痛人吧!近日,本人到好朋友柯兄家乡的猜谢神谜,对列中谜被敲边鼓更有一种深刻的感受。那晩,我猜柯兄的“‘ 勇三郎’入伍久矣/俗称谓带人事2+4”,我报底“王伯、当队长了”。我解此谜的思路是这样:勇三郎是隋末瓦岗军将领王伯当的外号,故扣王伯当,断读为“王伯/当”,入伍为队,久扣长,矣扣了。可谓字字扣紧,并且王伯可看作是农民伯伯,农民伯伯当生产队长可说是合情合理,况且猜谜场境是在乡村,更是贴合实际。我正在为自己的思路沾沾自喜时候,谁知报猜之后,仅是半中。后来,此谜被另一谜友补充猜中了,底是“王伯、当上行长”。此时,我才知道,作者是将“伍”作“行伍”解。“行伍”泛指军队,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用“伍”扣“行”,在谜中说得过去,尤其将“入伍”扣“上行”,也有某些内在联系。不过,本人总觉得,“王伯、当队长了”比原底似乎更切合事理,至少是可以列中的。
    举这个例子,绝对没有贬低柯兄的意思,相反,倒是觉得柯兄年轻有为,为人很大度,很有才华,值得我学习,值得我将彼此共同类似的情况拿出来探讨,让大家今后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追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