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谈塔与《易经》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廖先铭 时间:2014-05-13 Tag: 点击: 2

廖先铭

前几天,有朋友问及建塔有什么作用,它与《易经》有关系吗?这是一个大家经常看到而又很想知道的热议问题,为饗同仁爱好,现予释疑。

中国古代原无塔,在东汉明帝时,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作为佛教高僧埋骨的神圣的宗教建筑——佛塔,才开始随佛教的传播而逐渐在中国各地建立起来。塔,梵语音译为“窣堵波”,又称浮屠,浮图,亦作佛陀。晋宋译经时造为“塔”字,佛塔最初的作用是为供奉佛教高僧、大法师圆寂(死亡)后,其尸体火化后剩下的灵骨——“舍利子”之用,后来也用于埋葬佛教经典、袈裟、法器等佛教圣物,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的遗体遗物,是佛教高僧的衣冠冢。也即是中国所说的坟墓。如原陕西法门寺的佛塔,潮阳灵山寺的舌镜塔,就是收藏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及唐大颠舌头的佛塔。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佛塔的建筑形式与中国古建筑的重楼相结合,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河洛文化”,《易经》的阴阳、五行、八卦的哲理,又经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环境,风水地理学相互交流融合,而逐步形成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式。中国塔的建筑构思理念是《易学》思维,其建筑形式、色彩、结构、布局都渗透着《易理》、《易构》的“天人合一”、“天圆地方”、“天数地数”、“天阳地阴”等《易经》哲学原理等文化内涵。如《易经·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根据《易数》原理,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如单层、三层、五层、七层……十五层、十七层等。但塔的平面皆是偶数边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绝对没有三角、五角、七角等奇数边的平面形式。这种构思是师法自然的《易经》的阴阳宇宙观,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的要用天数,即阳数、奇数、生数。地在下,是方的,在平面展开的要用地数、即阴数、偶数、成数。这就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景观“崇尚自然”的天道自然观。即“天生地成”,“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天高地厚”,“天圆地方”的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并反映出对“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孟子》)的崇高境界的追求。由此可知印度佛塔完全中国化了。例如:“扬州肆中,有玉宝塔一,仿报恩寺塔式,按九宫八卦三元,高九尺九寸,计九层(《工段营造录》)。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开元寺内的泉州双石塔,塔总高44.06,是平面八角的五层楼阁式塔,善男信女,香客游人可由塔内拾级而上,凭栏远眺,鸟瞰全市的风景。门侧雕刻天王、力士,龛两旁刻文殊、普贤及其他菩萨、天神、弟子。石雕精巧,整个体型雄伟壮观,可谓佛塔之精华。目前遗存在各地的古塔逾3000座。

以上众多的塔,除了佛塔之外,还有三种塔,即风景塔、风水塔和文峰塔,总共有四种作用不同的塔。东汉以前,中国虽然没有塔,但有类似塔的楼阁台榭等高台建筑了。我国先秦时期高台建筑已很流行,“先王之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其用途主要是:游乐观望,远眺军备,观测吉凶,宴请宾客,修身养生,求神成仙的场所,对环境要求很高,具有鲜明的物质功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至秦汉之际,秦始皇、汉武帝都笃信“仙人好楼居,不极高显,神终不降(《汉武故事》)等方士之说,兴建高台楼阁以迎候仙人。并以此来模仿仙人飘忽不定的生活情趣。这就大大刺激了高台建筑的发展,什么通天台、柏梁台、井干楼、九华台等风景高台楼阁,拔地而起,与高山层林交相掩映,胜似琼楼仙境,心旷神怡,美哉妙哉!这些高台楼阁与中国佛塔结合起来,就成为后来建筑在公园,游玩场所,点缀环境,供游人欣赏的风景塔。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四川阆中白塔、富于诗意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等佛塔、楼阁都是著名的风景建筑物。有杭州西湖雷峰塔联为证:“雷峰如老衲,宝石似美人。”

至于风水塔更是随处可见,其依据主要来源于“河洛文化”,先后天八卦的理念,《易经》与塔文化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如《乾凿度》说:“乾为天门,巽为地户。”《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根据以上哲理,从明清北京城的总平面实测图看,就是从《易经》的阴阳八卦思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布局的。首先,外城在南,为乾,为天,为阳,呈扁圆形、略宽、故城墙内凹以符会天圆之说。内城在北,为坤,为地,为阴,是正方形,略窄。这正是天圆地方,乾坤定位,阴阳合德的象征。外城东南角又向外凸出一段,东南系先天八卦的兑位,兑为泽,有深陷状,有缺口,故城墙突出而补之。而西北角却又凹入一段,西北在先天八卦是艮位,艮为山,山有高耸状,过分突出,故令城墙陷而取平。古人为追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这种天地阴阳平衡的观念,竟然改变了原北京城墙形状的整齐对称的平衡设计。由此可知古代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有强烈影响。以上是皇家皇城的建筑布局。至于府衙、乡镇、民间的建筑也不例外,一样要遵守“天圆地方”、“阴阳平衡”、“平面方正”等宇宙观和方位观。例如,从风水学来说,对地不足东南,东南有缺陷,为求地理环境的完美,必须在东南方采取补救措施,用玄空大卦来说,则在六爻方诸峰有不全者,应当造塔、阁、亭、台、佛像、培筑土墩、种植竹树等高耸建筑物来补完造化,这样就能发福久远。例如,四川的乐山大佛、浙江普陀山和香港八宝寺的观音像主要用于“镇长江”、“束海口”和“锁水口”的。如广东潮州的凤凰塔,塔门的对联是:“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这个塔就是意在镇韩江口的。又如,辽宁开原古城的砖塔奇特地建在古城西南角的坤位,意在对向大清河来水方向,以作镇河之冲。再如中国革命圣地陕西延安市的宋代八角砖塔——延安宝塔,位于延河丫字形叉口处的宝塔山上,丫字形河水下部左右分开的凤凰山、清凉山,与宝塔山三足鼎立,延河流水直冲叉口处的宝塔山,宝塔就是重要的镇河宝塔,巧妙地形成水口的独特风水格局。由此可知,以上有关的塔和佛像主要是用来补全形势,以求环境完美整齐的风水塔。至于建在海边用作导航功能的,倒是其次了。

还有一种改运塔,也叫文峰塔,因塔如文笔,也称文笔塔,或称倒笔塔。其建造方位原理,是依据“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的原因,古人根据“河图”的四面八方要对称圆满完美的原理而建造的。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且中国的西北有世界最高的崑崙山,东南是大海,地势处西北高,东南低,正是先天八卦中的卦位,西北是艮山,东南是兑泽(即大海)。兑卦    上有缺口,古人已极其形象和准确地标明东南有缺陷,既然有缺口,就要建设高耸的建筑物来填补缺口,这是朴素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些高耸的建筑物中,唯一可取的就是文峰塔,它既像支文笔,又能补缺陷,一举两得。东方是青龙,文从龙,武从虎(西方),则管文人能飞黄腾达。加上,东南方在后天八卦是属巽方,按紫白飞星与玄空学挨星法,巽方是四绿,属木,是文曲星,也叫文昌星,。若在东南方建一个文峰塔,则文笔高起,可管此方文人学有所成,文运昌盛,能中秀才、举人,或是中甲榜(即中进士、状元)。正因为“文峰塔”的作用能为地方学子、文士争取功名,故在明清以后,全国各县城府衙纷纷在治所的东南方建筑“文峰塔”。一是补地运,一是修风水,一是出人才,一是美化环境。一时间的“文峰塔”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遍布全国各地,到处有塔。凡“文峰塔”的匾额与楹联的内容均为祈求文运昌盛。如湖北五峰兴文塔楹联为“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广东潮阳文光塔楹联为:“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真是绝妙楹联。

但“文峰塔”建造的位置是严格要求的。要依县城,乡村的具体地理条件而定,或矗立于平地,或挺拔于山巅,或镇守于江边,或填补于地理缺陷处,成为一地的标志。风水术中称为“文峰塔”的方位最好建在府衙,乡镇、村居治所的甲、巽、丙、丁四个方位上。若用罗盘测量来说,大致在人盘的东方61度至75度,或东南方121度至135度,或南方151度至165度,或南方181度至195度之间。如果能在以上四个方位建“文峰塔”,则主该地文人青云直上,金榜题名。甲即早发科甲,因帝出乎震,东方生生不息,文人近帝王,早登科甲。巽四绿是文昌位,巽又为顺为风,即仕途一帆风顺,捷足先登。丙、丁在离左右,丙为天火,丁为地火,天地人三才具备,位列三台,加上南为天门,南为火气升腾,火主文章,即主文章出类拔萃,蟾宫折桂,官运亨通。这就是“文峰塔”必建在东南方向的缘由。

以上是就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河洛文化”、“先后天八卦”、阴阳、五行等知识,解释塔的缘起、发展、作用。而对现代各大城市、公园、游览乐场在内部插建或周边挤建的,为营利目的而竞相争建的商业性质的塔楼,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本人限于水平,不到之处,在所难免,请同仁贤者批评纠正,不胜感谢。

 

 

 

公元二○一四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