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英歌舞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10-07 Tag: 点击: 2

一、英歌舞的渊源

  潮阳英歌舞与潮阳民间剪纸、潮阳笛套音乐被誉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潮阳英歌舞凝聚着潮阳人民的思想信仰和道德观念,是潮阳优秀文化的基石。
  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是大众的艺术,是傩文化遗存的沿革。潮阳英歌舞最早起源于古傩礼图滕崇拜,由图滕崇拜派生出古傩舞,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据《潮阳县志》有关祭孔记载及《中华全国风俗志》下卷七记述;“潮州人于新岁中,有足令人解颐者,即斯地所谓唱莺歌是也,其戏以三十六壮年男子饰梁山英雄,半执木棒,棒长盈尺;半执小鼓,鼓大如碗,举步亦趋亦跳,进退不紊。棒声、鼓声,劈劈冬冬,殊可晒也”。证实了傩文化的转化形态,英歌舞也渗入了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而发展,也是潮阳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

二、英歌舞的种类

  潮阳英歌舞在实践中流传,变异、转化,注入了劲拳矫腿,产生了不同的英歌流派,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
  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打七棒(英歌舞)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一组动作的,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其特点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变,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三类,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
  对打套式是运用英歌本身具有的单槌,双槌等表演程式,溶进了南拳的单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由于南派武术的有机溶入,因而舞蹈动作显得特别勇猛威风。
  南山文派英歌的特点是参舞的队员不是全执舞棒,而是前部分的队员两手各执舞棒,后部分的队员则一手执小鼓,一手执鼓槌,槌鼓共鸣,热烈活泼。在舞蹈过程中,间或出现“渡江”的表演程式,使得舞蹈旋律具有峰回路转,浓淡有致之妙,这是南山文派独有的特色。
  南山武派英歌的队伍结构和表演形式,类同南山文派,所不同的是武派没有“渡江”形式,武派的特点是在阵图的变化中,每每出现一组由打二十多棒到三十多棒的“敲击组合”,突出“武”的威勇,使得场面更加雄奇壮观。
  在潮阳英歌中,有条件的地方,还配有英歌后棚,所谓“后棚”,就是紧接在英歌队员后面的表演队伍,大致表演戏曲片断和武术等。
  潮阳英歌的广泛流传和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人,有洪飞鹰、陈汉隆、姚欣塔、周修兴、陈坤利、林阿饱等,都是知名的英歌艺术骨干。舞蹈工作者郭耀扬,在英歌教练工作中,也做出了贡献。据我们对全区英歌队伍的组织和活动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潮阳英歌分布面广,辐射力强,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有些镇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文化艺术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潮阳各级党政领导与宣传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组织下,潮阳英歌舞活动十分活跃,引起国内舞蹈界专家学者的关注。

三、潮阳英歌舞活动大事记

  △1982年,省舞协派员莅潮摄录潮阳县建筑公司、棉城平东、棉城锦南、棉城兴归、铜盂潮港等英歌队的老艺人和新舞蹈工作者郭耀扬等的部分英歌动作。
  △1983年8月,贵屿镇华美男英歌队、贵屿镇华美女英歌队接受广东省舞协录像。
  △1984年春节,潮阳13支英歌队接受录像(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分会等单位派员莅潮)。接受录像的有:成田镇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两英镇永丰英歌队(现属潮南),金浦镇梅东英歌队、梅西英歌队,棉城镇棉田一队、棉田二队、棉田三队,棉城镇三小学英歌队、镇五小学英歌队、镇六小学英歌队,仙城镇老五乡英歌队(现属潮南)、河浦镇钱塘英歌队(现属濠江),棉城镇凤岗儿童英歌队。
  △1985年春节,潮阳组织为棉城镇平东英歌队、棉城镇凤北英歌队录像。
  △1987年元宵期间,潮阳英歌队参加汕头市第一届迎春联欢节《万众同乐》文艺晚会。
  △1987年12月22日,潮阳选送一支英歌队赴广州参加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表演至1988年1月2日结束。
  △1988年春节,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华美女英歌队参加县民间艺术调演,北京舞蹈学院、省舞协有关专家专程莅潮观看。
  △1988年元宵,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华美女英歌队应召接待海外同胞,在县政府接待所表演。
  △1988年,永丰英歌队(现属潮南)应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中国舞“桃李杯”赛比赛委员会的邀请,于8月1日晋京献艺,8月12日载誉归来。这是潮阳民间舞蹈艺术登上大雅之堂的光荣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88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潮阳英歌队赴广州参加广东艺术欢乐节。
  △1989年元宵,潮阳英歌队参加汕头市第三届迎春联欢会。
  △1989年9月,西歧英歌队(现属潮南)参加全国性首次大型民族民间舞蹈评比交流活动“中国舞蓉城之秋”比赛活动,获最佳节目奖,最佳代表队奖,最佳方队奖,并在成都为市民表演。
  △1989年9月23日,贵屿镇华美学校学生英歌队应邀赴汕表演英歌舞《闹江州》,并代表市教育系统参加全市国庆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后又被推荐参加省文艺汇演,再获奖。
  △1990年元宵节期间,潮阳英歌队参加汕头市第四届迎春联欢节。
  △1990年元宵节期间,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贵屿华美女英歌队参加潮阳林百欣中学落成庆典活动。
  △1990年3月,潮阳英歌的录像作品参加广东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荣获三等奖。
  △1990年7月15日,潮阳选派英歌队赴汕头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
  △1990年10月20日,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华美女英歌队参加陈卓人先生、夫人纪念医院落成庆典活动。
  △1990年11月,潮阳英歌队应聘前往揭西县,参加棉湖华侨医院落成庆典活动。
  △1991年12月,潮阳英歌队参加“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暨扩大区域文艺晚会”。17日晚,江泽民总书记暨其他党政领导同志观看文艺演出,并接见全体人员。
  △1992年5月,潮阳县文化局、文化馆编印了《潮阳英歌舞》一书,较系统地推介英歌舞情况。
  △1993年10月16日,成田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棉城后溪英歌队参加庆祝潮阳撤县设市文艺游行。
  △1994年2月11日,成田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两英永丰英歌队(现属潮南)、棉城后溪英歌队、棉城平东英歌队、谷饶女子英歌队、铜盂英歌队、金浦英歌队参加潮阳市'94春节文艺游行。
  △1995年春节,潮阳英歌队应邀参加广东省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文艺游行活动。此次活动,把潮阳的民间舞蹈推向粤语地区,大大提高了潮阳英歌的知名度。
  △1995年,汇集潮阳英歌各种风格、流派的录像片《潮阳英歌舞》参加全国民俗民艺录像片汇映评比活动,荣获优秀奖。
  △1995年9月,潮阳英歌队应邀参加香港'95中秋彩灯会。这是潮阳英歌首次在港澳地区亮相,是潮阳英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96年,潮阳英歌队参加公安部在广州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广东两级电视台现场录制演出过程。
  △1996年5月,为接受文化部社文司刘国富、省文化厅群文处刘耀棠、汕头市文化局潘壮勇等领导同志对潮阳英歌的检查验收,文光街道岭东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成田镇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进行汇报表演。
  △1996年9月,潮阳英歌队参加全国在浙江金华举行的第六届“群星奖”民间广场舞蹈比赛,荣获银奖。
  △1996年11月,潮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
  △1996年11月,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广东潮州民间艺术汇演。
  △1997年2月,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应邀赴梅州市大埔县参加该县举办的'97迎春广场文艺晚会。
  △1997年7月1日,城南街道新宫忠精英歌队赴广州参加广州地区举办的迎香港回归《万年梦圆》歌舞晚会演出活动。
  △1997年7月,文光街道南锦英歌队应香港亚洲电视台邀请,参加拍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家已郎》。
  △1997年11月15日,潮阳市举行'97英歌艺术节,共有成田镇西岐英歌队(现属潮南)、两英镇永丰英歌队(现属潮南)、贵屿镇龙港女英歌队、文光街道岭东英歌队、文光街道南桂英歌队、文光街道南锦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城南街道新宫忠精英歌队、金浦街道南门英歌队、峡山镇东溪英歌队(现属潮南)、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铜盂镇岐头英歌队、谷饶镇东明英歌队、西胪镇尖山英歌队等14支队伍参加演出。同时举办英歌舞研讨会。
  △1997年11月19日,潮阳市的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贵屿镇龙港女英歌队、金浦街道南门英歌队、两英镇永丰英歌队(现属潮南)、峡山镇东溪英歌队(现属潮南)、城南街道新宫忠精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文光街道岭东英歌队共8支队伍参加在汕头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潮英群舞”大型文艺游行活动,并在汕头市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进行表演。
  △1997年12月,潮阳市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英歌舞艺术)之乡”。
  △1998年4月8日,城南街道新华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参加潮阳设市五周年庆典文艺游行。
  △1998年5月9日,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参加汕头市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情浓于血”文艺演出。
  △1998年8月5日,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参加珠江电影制片厂电视连续剧《许士杰》的摄制工作(澄海)。
  △1998年8月25日,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参加“广东(汕头)国际民间艺术节”表演。
  △1998年12月10日至12日,潮阳市棉北后溪英歌队代表汕头市赴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系列活动。
  △1999年9月,潮阳市文化局、文化馆联合编印了《舞在潮阳》一书,对英歌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2002年12月14日至16日,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应邀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闭幕式文艺晚会表演。
  △2004年春节是潮阳设区的第一个春节,为全面贯彻落实区一次党代会精神,打造实力潮阳、活力潮阳、魅力潮阳,让全区人民过一个欢乐的节日,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化局于2004年1月23日联合举办“魅力潮阳”迎春系列活动,其中有文光街道南桂坊英歌队、城南街道灵沙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等三支队伍参加是次活动并在城区进行游行展演。
  △2005年2月10日(乙酉年正月初二),潮阳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化局联合举办主题为“活力潮阳”的英歌舞展演,共有城南街道灵沙英歌队、文光街道南桂英歌队、林梅庄纪念小学英歌队、谷饶镇大坑少年英歌队、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贵屿镇龙港巾帼英歌队、文光街道古帅英歌队、贵屿龙港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等9支英歌队参加表演并进行文艺游行。
  Δ2005年11月25日,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赴广州主会场(深圳、汕头、湛江、江门为分会场)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文艺表演,在与全省各地40多支优秀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比赛过程中,夺得了“2005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金奖。贵屿镇龙港英歌队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汕头分会场开幕式文艺表演。
Δ2006年2月,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Δ2007年春节,潮阳城区举行了以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三瑰宝”为主要内容的迎春文艺系列活动。
Δ2008年,潮阳英歌老艺人杨卫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舞)代表性传承人。
Δ2008年11月11日,潮阳后溪英歌队参加在汕头举办的“首届粤东侨博会暨汕头市经贸洽谈会”开幕式。
Δ2008年谷饶文化节期间共有15支英歌队参加表演。

四、潮阳英歌队伍

  潮阳现有的英歌队伍除了已列表的西胪镇尖山英歌队、棉北街道后溪英歌队、城南街道灵沙英歌队、城南街道新宫忠精英歌队、谷饶镇大坑少年英歌队、谷饶镇东明英歌队、贵屿镇龙港巾帼英歌队、贵屿镇龙港英歌队、和平镇下寨大东门社英歌队、金浦街道南门英歌队、林梅庄纪念小学英歌队、铜盂镇岐头英歌队、铜盂镇铜钵盂英歌队、文光街道古帅英歌队、文光街道岭东英歌队、文光街道南桂英歌队、文光街道南锦英歌队等17支之外,据不完全统计,还有铜盂新桥村英歌队、铜盂溪西村英歌队、铜盂肖渡英歌队、铜盂市上英歌队、铜盂河陇英歌队、铜盂胜前英歌队、铜盂集星英歌队、铜盂潮港英歌队、城南凤岗英歌1队、城南凤岗英歌2队、金浦寨外英歌队、金浦梅东英歌队、贵屿华美英歌队、贵屿华美女英歌队、贵屿玉窖英歌队、贵屿南安英歌队、谷饶上堡四片英歌队、谷饶上堡五片英歌队、谷饶上堡六片英歌队、谷饶上堡七片英歌队、谷饶上堡一片英歌队、谷饶上堡二片英歌队、谷饶上堡三片英歌队、谷饶上堡八片英歌队、谷饶华光英歌队、谷饶新兴社区英歌队、谷饶溪美英歌队、谷饶茂一英歌队、谷饶茂二英歌队、谷饶茂三英歌队等30支队伍。

资料整理:陈振通、洪海涛、洪文萍、马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