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提)个篮仔去摘桃, 
  行到桃脚桃生毛, 
  遇着阿兄孬意思, 
  唱条歌仔准槟榔。 
  掼个篮仔去摘梅, 
  行到梅边梅开花。 
  遇着阿兄孬意思, 
  唱条歌仔准杯茶。 
  上面是潮阳男女初会的恋歌。和其他地方一样,潮阳情歌也是兴往情来,且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但是,试与客家山歌相比: 
  蜜蜂采花因为糖, 
  酒饼落缸因为酿。 
  老虎下山因为饿, 
  妹仔上山因为郎。 
  上岗爱上九龙岗, 
  九龙岗上桂花香。 
  一心都想寻哥嬲, 
  唔知阿哥隔条岗。 
  两个情妹,客家的是那末大胆,直吐恋情,而潮阳的却是“遇着阿兄无意思”,羞涩、腼腆,既唱情歌,又未曾吐露爱慕心声,仅是以歌代茶、准槟榔招待情哥,简直是彬彬有礼、相敬如宾。 
  待到结婚成为夫妻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条丝线做证明, 
  欲做夫妻孬枭情。 
  同生同死在这里, 
  勿给外人笑干净。 
  夫妻山盟海誓,感情也是深沉的。 
  刺仔花,开一枝, 
  阿妹送饭到田边。 
  阿兄呵裸阿妹雅, 
  金钗重重打一枝。 
  刺仔花,开成双, 
  阿妹送饭到田间。 
  阿兄呵裸阿妹贤, 
  耳环重重打一双。 
  在劳动生活中,夫妻互相爱慕,简直是一幅田园两情相悦,却又“思无邪”的令人羡叹的图画。因而,一旦丈夫离开就有点不习惯了: 
  送郎送到杨柳坡, 
  酒瓶有酒请哥哥。 
  哥哥去了有多久, 
  不见哥哥无奈何。 
  摇呀摇,摇呀摇, 
  敲锣打鼓唱英歌。 
  虽说这首歌是西胪尖山林姓先祖明代从福建莆田带来,植根于潮阳,可算是对外来情歌的兼容,情歌通过扣英歌第三者唱出来,真是别开生面了。 
  然而,作为本土,更多的是这样的情歌: 
  八月八欢欢, 
  一朵乌云在高山, 
  一对鹧鸪山上企(站), 
  真如双刀割心肝! 
  这里也运用兴、喻手法。八月中秋,月圆人圆,家家欢聚,而自己夫婿或在外务工,或飘洋过海谋生却未能相会。于是,一见互相依偎的鹧鸪,感情一触即发。但是,尽管如此,也将情藏于胸。而那“刀割心肝”相思之苦情,灼热的愿望读之憾人心弦! 
  竹筒扣竹筒, 
  楼顶织布如挨砻。 
  梭仔十条九条断, 
  不如抱仔等官人。 
  描写细致,思君之情细腻。 
  三月三, 
  阿妹未嫁留到“担”(今)。 
  踏入空门数罗汉, 
  数得罗汉心唔安。 
  同是未嫁女子苦怨,客家山歌唱: 
  日头落山又一天, 
  妹仔单身又一年, 
  心想连郎人阻隔, 
  扁柴烧火炭(叹)无圆。 
  直抒胸臆,即使双关,也情溢于表。阿妹呢,委婉、曲折,因未嫁而踏入空门,或许是情人未得以数罗汉占卜,也许是数罗汉祷祝早日匹配如意郎君,……数得频繁,罗汉不安;罗汉不安,因为无力解脱阿妹未嫁之苦,层层推进,迂回曲折,感人至深。 
  略举数例可见,潮阳情歌细腻、含蓄、深沉! 
  造成潮阳情歌这一特点在于“海滨邹鲁是潮阳”。潮阳置县东晋,历史悠久,文化教育与中原早已息息相通,三纲五常,封建礼教风教严厉,直至建国前,同姓不通婚,乡规族法森严,辄有越轨,轻则歧辱,重者毒打以至丧命,谁个敢于情歌中直抒胸臆?当然,含蓄也与文化素质相关,经过修辞、修饰的情歌读起来也就不会那末露的。 
  建国后,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新的情歌就不一样了,同是送行: 
  日出东方一片红, 
  兄妹同行影双双。 
  阿妹有心再相送, 
  送哥建设新海南。 
  已是明朗大方,格调向上,洋溢着幸福真挚之情。 
资料整理:陈创义、马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