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带把剪刀上世博

来源:互联网 作者:胡春娴 时间:2010-08-03 Tag: 点击: 2
——访潮阳剪纸艺人魏惠君
  四项潮汕传统艺术——剪纸、潮剧、瓶内画和陶瓷微书——不久将亮相上海世博会。今年七月,41岁的汕头剪纸艺人魏惠君将带着她的剪刀前往上海,在特设的展摊上展示潮阳的民间剪纸。她还将现场教剪纸,让海内外宾客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
  “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包含了吉祥喜庆的寓意,并有它特定的意义。”魏惠君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她根据这次世博会设计的中国馆、海宝和世博会会徽剪纸作品,她认为剪纸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加彰显它的魅力。同时,她希望在世博会上有更多国内国外的朋友能够接触和喜欢潮阳剪纸,把潮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潮阳剪纸扎根于潮汕民俗活动,有着千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历经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创作,在2006年5月被广东省和国务院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说起对它的感情,魏惠君说:“现在一天不剪手就痒,每天都剪十来个小时。每一个剪纸都是我的回忆,也是我的足迹。”她向记者谈起了她的剪纸生涯。
  魏惠君自幼体弱,不能像同龄的小朋友那样经常外出玩耍,只能跟随祖母留在家中。她说:“当时正值文革时期,逢年过节时,祖母就会关起门来剪纸,用来拜老爷(祭祖)。而我就坐在一旁看。那时我只有六岁,等祖母走出房间后,我就拿起剪刀,捡那些废纸剪起来。祖母发现后,觉得我还有剪纸的天分。就这样我学起了剪纸。一开始是从最简单的‘贵人’、‘喜’、‘寿’字开始学起。”读书时,她喜欢上了美术,抱着想成为画家的梦想,她报读了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汕头市区的文光公园工作,后来由于工作的调动,2001年她来到了区文化馆工作,重新拿起剪刀潜心于潮阳剪纸这一民间工艺。
  正是工作的变动,让魏惠君与剪纸再度结缘。她告诉记者,文化馆给她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里面收藏了很多民间“祖传”下来的剪纸花样,包括清朝雍正年间的蝙蝠图样。“馆长翁木顺要我把潮阳剪纸搞起来,并带起一班人。当时很少人剪纸,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的妇女都觉得剪纸是老太太的活儿,我在角落里剪剪剪的时候,她们还笑话我快要变成老太太了。”魏惠君笑容可掬地说道。2002年,她在馆长翁木顺的支持下,把剪纸搬进了课堂,办起义务教学,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过来学习。她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上了剪纸,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轰轰烈烈的。而且学习的孩子们比以前自己小时候的水平要高得多”说到这里,记者看到了魏惠君欣慰的神情。
  当记者问到从画画到剪纸,画家梦就这样断了,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魏惠君坚定地告诉记者不后悔。“从画画到剪纸,是我一个学习和蜕变的过程。因为画画锻炼我的是立体和透视的思维,而剪纸是平面的东西,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后来得到馆长的指点进步很快。绘画的技巧、构图和造型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在剪纸上的创作。”她坦然道:“以前总觉得做个画家很优雅,在读书的时候,我都不敢在嘴边提剪纸,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总是觉得剪纸给人的感觉年纪很大。现在我剪纸剪上瘾了,也不在乎人家说什么了。”
  在2008年和2009年时,魏惠君相继被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三批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她的一些作品,如《十二生肖》、《盛世英歌》、《家乡三瑰宝》等,在全国和省市级各种艺术展览中获得奖项,其中多幅作品更被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博物馆等收藏。但魏惠君一直坚信的是,“剪纸就像练气功,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追求功利化不能真正把剪纸做好。”所以她不追求名气,不追求利益。她用“不入世”这三个字来形容自己。
  魏惠君现在努力培养一批潮阳剪纸的接班人,她说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份遗产在她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了。她说希望自己慢慢老了的时候,潮阳剪纸这把“剪刀”代代传承下去。
  (据潮汕民艺网胡春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