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感悟处世哲理讴歌人间真情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09-05-22 Tag: 点击: 2

——序陈燕娟散文集《真水无香》

  知道陈燕娟的名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经常从市级报刊上读到她的散文、随笔,知道她是潮阳颇有才华的女作者。认识陈燕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被调到《潮阳报》当副刊编辑,也经常有文章在报上发表,她文如其人,快人快语,坦率大方,虽年届中年,仍有一股青春活力。
  陈燕娟20多年的文字生涯中,写出了数百篇散文、杂文、随笔等体裁的文章。新近出版的散文、杂文集《真水无香》,是她的精品,这本10多万字的集子,作者感悟处世哲理,讴歌人间真情,文笔清新活泼,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哲理,是陈燕娟的文学艺术特色。在《人生如棋》一文中,作者从与亲友下跳棋中感悟到“从成功中积累经验,再指导实践。并以此磨炼意志,启迪人生,才是不俗的收获。”深秋之夜,凉风习习,月冷星稀,作者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思绪万千,她是小学教师,曾辛勤为培育祖国英才尽心尽力,本来,教书育人是她的心愿,可是,因工作需要,她即将上城从事另一项新的工作,即将走上新的旅途,面对工作环境的改变,喜哉?忧哉?作者心如止水,以平静心态悠然处之。在《秋夜情思》一文中,她也揭示了人生又一哲理:“人生犹如舞台,时而扮生扮旦,时而扮净扮丑……皆都因时因地而势而异,只要进入角色,自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戏路。”她的宿舍附近有一条水沟,沟里有一只老蛙不时传来“??”叫声,这似乎发出孤独无助的哀鸣,由此,由蛙及人,作者想到人生有类蛙之处,又感悟人的生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蛙声·琴声·心声》一文中,她告诫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丧志,把握时机,挣脱束缚,冲击困境,恢复自我,那么,最终你就能获得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翔’的世界。”文章由事寓理,由物及人,深入浅出,其志其情,跃然纸上。
  作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对亲人、同事、邻居充满友爱和情谊。在她的笔下,母亲的博大慈怀,同事的关怀备至,女老板的的诚实经营,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人动容。在《萱草的怀念》一文中,她描写在生活困难时期,母亲的两位小叔子面临失学之苦,“母亲居然将自己出阁时唯一的嫁妆——一块红绸布拿去卖掉,换来一点钱,供两位小叔子圆了读书梦。”而在“文革”时期,邻乡学校的李老师含冤受屈,儿子无人抚养,“母亲不但收留了这素昧平生,非亲非故的孩子,还时常自己忍饥挨饿,偷偷接济李老师一家”,一位令人尊敬的善良女性,使人遐思不已。而在《愿你一生平安》一文中,作者热情讴歌一位爱岗敬业,饱怀爱心的林老师:“她本来体质虚弱,丈夫又在外工作,膝下还有不懂事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为了改变后进班的落后面貌,她废寝忘食,甚至坚持带病为学生上课。”林老师关心同事,作者有切身体会,她写道:“我有了身孕,行动诸多不便,每当须到别的学校听课,她均主动用自行车载我同往,有时还给我传授一些女人该掌握的生活知识和一些做人道理。”像林老师这样充满爱心的好人,作者在本书中还多有描述,应该说,亲情、爱心感染了作者,通过作者的叙述,又感染了读者,引起了共鸣。
  陈燕娟当教师,当报纸编辑,又当体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不管干那一行,在干好主职的同时,她都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当她到体育部门工作时,她对事业充满了爱,在《半路出家的体育人》一文中,她写道:“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体育人……我可以撰写体育文章,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她纵情讴歌群众的体育运动,在《体育馆里竞风流》一文中,她写道:“一群手拿红布球,身着白色休闲装的文光公园退管会晨练点的老年女同志……随着欢快的经典民乐奏起,老太太们闻乐而动……非常专注投入,一点也不显得老态。”到体育部门工作不久,群众体育工作也自然成了陈燕娟创作的题材,对事业、对文学的痴情,自是不言而喻。
  陈燕娟正当盛年,我们期待读到她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