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盛会艺事>

“工尺谱”首次走进课堂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肖少玲 时间:2013-10-03 Tag: 点击: 2

肖少玲

 

2013年暑假炎热的八月里,我非常荣幸有一次宝贵的机会到潮阳区棉城平和东小学做一次现场采访记录。假期的校园也非常热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艺术课――潮阳笛套音乐吹奏技艺和“工尺谱”唱读教学。这是由省级笛套音乐传承人林良丰老师独人授课。在他的爱心义教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十天时间里,30多位学生就学会了吹奏《柳摇金》、《景春梦》等有名传统乐曲。而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老师不仅传授了传统笛套音乐中的主奏乐器——笛、管、笙、箫各种吹奏技艺,还将“工尺谱”这门中国民族传统记谱法带入到课堂里,开启了潮阳地区多年来笛套音乐课堂上教学“工尺谱”唱读的首创。

工尺谱作为中国传统记谱法,曾经在民间广泛流行通用,它对于民间音乐作品的保留、交流和传授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工尺谱属于首调唱名法体系。一般来说,在传统笛套音乐的使用中采用以下工尺谱字,尺̗ ̗ ̗ 合四(士)――(乙)上尺工凡六五乙仩伬仜(简谱: 1234567 ),共16个工尺谱字音,这亦是主奏横笛上应用的音域(乐音)。因为在笛套音乐的演奏中是采用“一宫到底”这种不用转调的音乐形式,所以全靠师承口传心授来弥补工尺谱本身的不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乐种中使用的工尺谱都存在着差别,比如写法上的不一致。上述16个工尺谱字写法就是一例,在工尺谱字书写最末笔后添加一“撇”表示该字音低八度;如“尺̗”音是低八度的“ ”音。在工尺谱左旁加单人旁“亻”表示该字音是高八度;如“仜”字是高八度的“ ”音。工尺谱和简谱之间存着很大的差异。简谱它产生于西欧,故不能体现中国传统工尺谱中许多概念。比如工尺谱的板眼是由“句读”(乐句)所决定,而外来简谱中的强弱拍(即工尺谱的板眼)却是固定而循环的。后来,由于数字简谱简单易学,又适应了视谱演奏的特点,而工尺谱不适合视奏,唯独靠师承口传心授,将工尺谱韵唱转化变成艺术器乐化。

但是,简谱和工尺谱之间还是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20世纪后简谱成为我国记录传统音乐作品用最多、最普及的一种谱   式,因而使工尺谱没有得到普遍使用和传唱。对这一极富有特色的传统“工尺”记谱法就自然而然地在民间逐渐沉寂了,更别说在现在的课堂上。

这次平和东小学举办的潮阳笛套音乐学习班,老师为了传承这门传统工尺谱唱读法,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技艺的掌握和热爱,用独特口语化教学方法唱读。在短短十天时间里,他就让学生们学会了工尺谱的基本知识并能够齐声唱读。我站在现场欣赏,真是有另一番情趣,特别动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古朴而闪烁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为老师背后辛苦的教学喝彩!不过,老师并不满足于这样齐声唱读,他说:“潮阳笛套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所以,在唱读工尺谱时,不仅节奏和音准要到位,还要更高要求要唱出里面独特的‘潮阳语音这种独特的韵味来。这是传统艺术更重要的内涵,要把地方特色完全表现出来,才能更好衬托出笛套音乐艺术性的‘地方韵味’”。

工尺谱在潮阳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融入当地的人文风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潮阳音韵。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潮阳的笛套音乐才能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学习班开展工尺谱唱读学习,不仅是对潮阳笛套音乐文化的传承,更重要是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责任。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潮阳笛套音乐工尺谱唱读法。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这一优秀传统,更好地传承和继承下去,共同弘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

 [剪图补充排版不足]

 

林老师在辅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