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云
千年之前,韩愈与灵山寺大颠禅师的交往,为潮阳留下一段文化佳话;千年之后,菩提禅寺与汕头市潮阳民间艺术学会再度携手,在 6月3日这一天,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佛教中国化诗书画笔会,续写儒释交融的新篇章,在潮阳文化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当日,菩提禅寺墨香与欢声笑语交织,热闹非凡。来自潮阳民间艺术学会的书画艺术家们、虔诚的佛教信众以及满怀热情的文化爱好者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来自陕西的特邀嘉宾、国礼画家尚林女士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她笔下的牡丹向来以“国内一绝”著称,此次以“禅意牡丹”为创作主题,更是将牡丹的富贵吉祥与佛教“花开见佛性”的理念完美融合。当她挥毫泼墨时,众人屏息凝神。随着画笔游走,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跃然纸上,既有“唯有牡丹真国色”的大气磅礴,又透着“色即是空”的空灵禅意,叶片间巧妙的留白,恰似佛教“空明”哲学思想的具象化呈现,引得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
潮阳民艺的艺术家们同样热情高涨,创作灵感如泉涌。书家们以笔为舟,在墨海中遨游,将佛家哲语警句与禅意语言化作灵动的文字。张朝阳笔下的“执信光明”“五蕴皆空”,圆融内敛;黄春亮的“处处有佛”,圆润流畅;姚佑坚的 “无挂碍”“观自在”,洒脱飘逸;还有林寿武的“大般涅盘”、郭军明的“佛光”、马飞璇的“万德庄严”、郑宏畅的“雨至福来”、郑义的“佛光普照”、萧福川的“佛者觉也”、曾炳贵的“天道酬勤”等等……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蕴含着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或对生活的感悟。
画家们也不甘示弱,董大宇的《吉祥如意》雄鸡图,栩栩如生,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吴烈丰的《观音菩萨》人物画,线条细腻,尽显菩萨慈悲之态;黄贤明的《江山如画》水墨山水画,意境悠远,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而陈树龙、刘秋鹏、陈贤武、陈振岳、林贤洲、陈希恭、马南舟、姚佑坚等多位画家合作的《花开见佛》,更是寓意深刻,告诫人们要克制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处世。
除了书画创作,诗人潘经义、方伟英也在现场即兴赋诗填词,为活动增添了诗意氛围。潘经义的《鹊桥仙》描绘了笔会的热闹场景与禅宗民艺相得益彰的美好画面;方伟英的《七律》和《朝中措》则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佛法与艺术交融的境界,字里行间满是对此次活动的赞美与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潮阳祭器木雕非遗传承人姚克信在现场进行木刻演示。他手中的刻刀仿佛被赋予了魔力,在木料上精心雕琢,不一会儿,精美的图案便逐渐显现,让众人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汕头市潮阳民间艺术学会名誉会长肖文沐、顾问潘经义、姚鸿伟等也出席了此次活动。菩提禅寺的释乾逸法师表示,举办这场书画笔会,是寺院积极践行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佛教自传入中国,便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大众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和认同,发挥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次诗书画笔会意义深远,它不仅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佛教中国化的内涵与成果,也为书画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与交流平台,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未来,菩提禅寺与汕头市潮阳民间艺术学会有望继续深化合作,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佛教中国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贡献力量。这场精彩的诗书画笔会,也将成为潮阳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佳话,被人们久久传颂。
【摄影:李建文、赵芝正、曹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