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浅析《松柏长青》中的两大艺术特色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 生 时间:2015-06-18 Tag: 点击: 2

郑 生

  吴南生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松柏长青》一书自1958年11月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以来,先后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等重印或者再版,至今总印数达到50多万册,堪称为畅销书。著名作家、散文大师秦牧专为该书写了一篇题为《“红军阿姆”的生活画卷》的“前言”,予以大力推介。

 《松柏长青》一书,写的是潮州凤凰山区和漳州乌山山区一带几个山村里革命人民的斗争事迹,而以革命母亲李梨英一家的经历作为它的主线,同时又以南昌起义、起义军进入潮汕、海陆丰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斗争、红军开辟福建苏区、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开始等历史背景为经线,以潮州凤凰山和乌山一带的革命斗争为纬线,织出了这么一幅既有远景也有近景的山村革命斗争的生活画卷,更是重点突出了革命母亲李梨英一生献身革命的感人事迹。

该书之所以几十年来畅销不衰,除了成功地塑造、记述革命母亲李梨英这一英雄形象之外,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用了相当的篇幅,在一些章节中糅合了潮州乡下一些民间习俗和民间歌谣,这可以说是该书的两大艺术特色。作者合理地加入这两方面的内容,其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都非常浓郁,读了令人倍感亲切哩。

例如在写民间风俗习惯方面,笔者试列举三个例子予以说明。

作者在该书的第三章中写到男女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时这样描述道:“潮州乡下有个坏风俗:男人算一丁,女人算半丁。拜祖宗时分祭饼和猪肉,男丁分一份;可是,生下男孩子,就要“做丁桌”,生下女孩子不用做“丁桌”。“丁桌”多数是在生下孩子的第二年正月初十那一天做的。这天,要设席请全村十六岁以上的人大吃一顿,叫做“十六喜”。如果大除夕夜里生下来,也是一样,不然就不准在乡里过年……”

作者在该书第六章中写办喜事时这样描述道:“……半夜里,母亲和儿子,踏着茫茫的夜月,送上菠萝畲去。竹筐里,雪白的白米上面还放着二十个大鸡蛋,每一个鸡蛋壳上,按照乡下人迎接着从远方回来的亲人那种规矩,贴着红色的剪纸。”

作者在该书第十二章中写为女儿办“出花园”习俗时这样描述道:“当天夜里,坐在灶前,把年前就预备下来的糯米粉,细细捏成一颗一颗像珍珠般‘糯米圆’,还有几个鸡蛋,一起煮了红糖给孩子们吃。

“松森不知道母亲的心里难过,只是追问:“娘,今天是什么节日?”娘说:“别吵吵,给姐姐‘出花园’里。

“美花像预感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娘亲,永远也再不能见到弟弟,哭泣着吃不下。

“梨英再三劝着女儿:好孩子,听娘的话,出了‘花园’就算大人了,别哭……”

上面这三个例子所描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潮州乡下民间风俗习惯,读了令人倍感亲切,而且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在民间歌谣方面,作者也运用得很成功。这些民间歌谣潮味十足,且又朗朗上口,读了感到十分的亲切。

根据这些民间歌谣的内容和感情色彩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类:

其一,有生活类的歌谣。例如:作者在该书的第二章中这样写道:……夏天的傍晚,母子三人坐在门口乘凉,梨英拉着哥哥的手唱:水仙花/木棉丛/细妹送饭到田中/龙凤金钗成双对/祝贺哥哥好年冬/

作者在该书的第三章中又这样写道:……梨英也笑着给她们念一条歌谣:园地狭狭好种姜/种有三百六十厢/园头竹笋年年发/园尾青草好饲羊/

其二,有爱情类的歌谣。例如作者在该书的第二章中这样写道:阵阵的笑声伴着淙淙的流水,不知是谁一边洗衣服一边细声地唱起来:五月闹龙舟/江中锣鼓闹纷纷/船头打鼓别人婿/船尾掌舵是我君/

作者又在该书的第三章中这样写道:松泉拭着眼泪,就跟着娘唱:蜜柑蜜柑黄/蜜柑树上‘吊挂’郎/挂得陈三不会骑马/挂到五娘不会梳妆/

其三,有讽刺类的歌谣。例如作者在第七章中这样写道:“田老鼠”不单专门替这一带有田地的外乡地主们收租;还包收着“团练费”、“田银费”、“门牌捐”。小孩子们远远看见他就唱:一只老鼠爬呀爬/爱抽鸦片爱喝茶/爱钱爱银爱租谷/爱吃秋瓜煮沙虾/

又唱:钉门牌/祸事来/门楣白白像挂孝/四季不吉利/损丁又破财/

其四,有革命类的歌谣。例如作者在该书的第八章这样写道:她赶快压抑住这不愿意想到的念头,抬头望着戏台,台上当红军的儿子正向着母亲唱:劝娘转回庭/切莫挂在心/夺取呵/潮汕呵/写信报佳音/

作者在该书的第十三章中又这样写道:……她和阿姆,还有小弟弟松森一起跟着队伍穿过人丛,轻轻地唱着:凤凰山上红花开/红军开到乌山来/凤尾鞍下吓死了洪之政/埔尖山顶消灭了沈东海/

总之,作者在该书中糅合了一些民间习俗和民间歌谣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广大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的潮州风情画,成为该书的两大艺术亮点,是多么值得我们赞赏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