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潮阳古刹灵华寺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马东涛 时间:2009-05-21 Tag: 点击: 2

  大凡能扬名于世之古迹,必有其奇异之处,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下寨乡的灵华寺,便是凭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妙趣横生的自然风光,而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灵华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应算是寺前的“盘榕桥”。要进寺,必先经过此桥。桥三孔二墩,墩为石结构,原是飞鸟栖息的好去处,后墩缝长出了“鸟榕”。“鸟榕”据说是鸟儿啄食了榕树的果实后,从糞便中排出生长起来的。现榕树根已将两处桥墩密密盘扎起来,使桥墩益加牢固;而树枝却伸向桥两侧,在桥上面交叉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门,宛若盘龙错节,苍翠欲滴。走上桥面,上聆鸟语蝉音,下听流水欢歌,真个引人入胜,如临仙境。
  灵华寺地处练江下游侧畔,四周溪港交错,沟渠纵横,碧波如练,绿茵似锦,稻菽飘香。置身其中,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尘世宠辱皆忘。
  灵华寺始创于明代,因紧靠隔海的大堤坝,故民间俗称“大垾庵”。清初,是处被乡众作为慈善场所,名曰“崇善堂”。光绪十年(1884)乡老主持修建,供奉观音菩萨,现主座仍存“南海观音”匾刻。光绪二十四年(1898),南普陀僧人华悟和尚云游至此,见此地钟灵毓秀,光华祥和,遂居留于此弘扬佛法,并改称“灵华寺”。后偕同迟来的开勤和尚鼎力募资,扩建前、中、后三堂及拜亭。现观音殿前的礼拜石,中刻莲花献佛,四周边角刻蝴蝶,下盘刻双凤朝牡丹,古朴典雅,便是当年石雕艺术的见证。后堂拜亭台级中间的一幅青石雕,也是颇具艺术价值的,该石雕中心圆圈内刻大象教子,象背有花篮,莲花纷扬,四角刻有飞翔的蝙蝠,意为万象呈祥,四季纳福,具有浓厚的民俗意义。
  在中堂的小天井,有明代古井一口,井圈为石料,高约30公分,内径约40公分,外径约50公分。过去此处虽近大海,但井泉清澈,其味甘醇,可供僧人食用。
  据马明群主编的《灵华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根隆和尚抱着“信仰自由,爱国同心”的意愿,率僧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将寺舍作为当地抗日游击小组活动场所,后遭日寇抄劫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乡众曾多次集资修葺。1984年,住僧新坛和尚主持全面修复,恢复清代建筑风貌。1986年举行开光典礼,并被宗教部门列为宗教活动场所。1989年,新任主持释惟忠法师再次进行重修,尔后又多次进行配套建设,现寺内殿宇金碧辉煌,佛塑法相庄严,令人望而生敬,崇佛者日增。1996年,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慧原法师还特地为之撰嵌名联赞曰:
  灵台寂照观三谛,
  华寺馨香福万家。
  透过古刹灵华寺的变迁,我们不难看到社会延伸的缩影。(马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