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关于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之我见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张堡生 时间:2009-05-21 Tag: 点击: 2

  文化节、艺术节首创于何方?首创于何时?未曾探知。但文化节、艺术节却有国际性、地区性,小至社团、宿舍之分;就其形类而论诸如:民歌节、戏剧节、风筝节、杂技节、龙舟节、茶叶节、柑桔节、板党节、梨树节等等,种类之杂、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近年来,各地各类文化节(或艺术节)相继粉墨登场,有办成功的也有办砸的(主要是做亏本生意)。上世纪末,对这万花筒般的文化节,一部分专家学者曾提出过尖锐的质疑,认为文化节所吸引的人潮涌动给当地的交通、食宿、财力、治安带来空前压力。然而学者们的劝告并未能冷却各地办文化节的热情,相反更加激发了各地举办文化节的新一轮高潮,广州的“性文化节”已经办过五届了,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话题。不管怎样,它是成功的,谁能料到人气之旺,谓之空前(听说安全套免钱任拿)。媒介说:“性文化节上,性用品展示、内衣秀大大吸引男士们的眼球,商家从中挣了不少银子……”。
  “弃小而图大者则为之”。自古至今不管是军事、政治、市场经济或谋事,莫不如是。况名利双收者,何乐而不为也!诸如广西民歌节、增城菜心节、德宏葫芦丝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内蒙昭君节、潍坊风筝节、东巴文化节等不胜枚举,就连与鹤峰近在咫尺的石门柑桔节、恩施板党节、咸丰梨树节、芭蕉茶叶节也悄然兴起。全国新创办的各类文化节已达数千之多,各地通过文化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为展示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提供最佳平台,拉动了地方旅游及特色产业的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有赖于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较量的主战场,文化将成为一个地方最看好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正因为如此,先后有广东、河南、浙江等省提出建文化大省的战略口号 。省委、省政府几年前就明确提出“建文化大省”的目标,全国各地为彰显本地的特色文化,纷纷打造自己的文化节,并且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荷泽市每年的“牡丹节”为当地带来1.5个亿的财政收入,潍坊市的“风筝节”每年可吸引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河北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每一届招商引资均在10个亿以上的成交量,2006年9月29日,候马市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政府依靠文化节的感召力,引资达20个亿,按照该市市长的话,“这种一年一届的文化节,两年之内就可以再造一个候马市了”。与鹤峰一山之隔的石门县连续六年举办柑桔节,年产量已达30万吨,年出口达到3.6万吨,占湖南柑桔出口量的85%,,全国的23%,成为“小县办大节、小果创大业”的全国先进典型,由此看来文化与经济的双簧戏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啊!
  借举办文化节,拉动区域经济,这种“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所有办文化节最成功的经验。如果连“借鸡”也不肯借,怎么会有“蛋”呢,也就是说,文化节开办因经费困难而被迫夭折,因为财政困难拿不出錢“搭文化台”,“经济唱戏”当然是一句空话。
  话说回来,陈振通局长在《发挥特色文化优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文中关于定期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的初探,已阐述潮阳举办民间艺术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的论文是客观的,说理是中肯的,归纳成一句土话 “潮阳慢办生意见”!
  不是吗?人家小小一个复盛乡(听说是东坡故里),就办了个“眉山小水果文化旅游节”,靠桃李梨就赚了大钱。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还有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经济:潮阳更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英歌、剪纸、笛套音乐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瑰宝,潮剧、木雕、石雕、稿末塑等传统工艺和“双忠文化”、“大峰文化”、“妈祖文化”、“贵屿彩街路棚”、谷饶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物名胜众多,古迹和旅游景点100多处,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曲水流、东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胜远近闻名,其中莲花峰风景区属国家AAA级风景区,汕头新八景之一……潮阳完全有条件、有必要举办出具有地方特色,个性风采的文化节(或艺术节)。潮阳也能通过打造个性品牌,让天下知我,让世界瞩目!天赐良机,2008年北京奥运,我们也借此机会,多多少少捞点名利双收吧。
  有人说“上世纪是靠生产力来创造财富的,而本世纪却是靠脑袋来创造财富的”。这话不假,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智慧就是财富”吗?纵观天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一级脑袋”的人。所谓“一级脑袋”就是敢想敢干,敢想——就是想常人想不到的事,敢干——就是干前人未干过的事。
  记得《哈佛营销学》中有一个“把石子当金子卖出去”的故事:说是欧洲有位商人,在非洲旅途中无意发现那里一条山溪,溪里生长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圆石子,这些石子晶莹剔透却大小相似。商人下决心要把石子当金子卖出去,于是买下了这片土地,把它搞成一个旅游点,把这些石子一个个“金包银”起来,作为珍贵的旅游纪念物,并限量销售。当然,普通的石头是没人要的。商人佣用许多“专家学者”把石子吹得神乎其神,说这些石子含有某种“能量”,能给人带来好运。不久,这些石子果然热销起来,商人把这个旅游点改成“神石加工厂”,自然地,他也成为名垂经典的大富翁。
  不久之前,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个穷乡僻壤山寨,这里的民众生活长期要靠政府救济。该县有一班“智囊文人”,想方设法为他们制定一个“脱贫致富计划”。什么计划呢?原来是在该山寨举办一年一届的“水文化节”。听说节日里有情歌、篝火、泼水、品泉等丰富多彩活动,最后还让贵宾自由地装带去这里的山泉。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土特产,也没有特色资源,唯一有的是山清水秀。“智囊文人”通过传媒把这里的山坑水大加宣传,也许如是说:“此水清甘甜,常饮百岁长;还含有大量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
  也许你要问,文化节办得如何?让你意想不到的答案是:办得相当热闹,场面车水马龙,还有“老外”纷至沓来。这个穷山寨每户都发了一笔小财,因何?据说他们一天就能卖出好多“自制饰物”和好多“塑料水箱”。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很简单,凡事要三思而行,从最坏处打算就不会吃亏。我曾经在《建设“文化大区”随想》一文中说过“……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地倘佯在历史的光环中‘一路唱来一路歌’。最主要是决策者要下大决心,敢于投入人力和财力。像私家企业的作风一样,决定了的事就要做,要做还必须做好,不然就亏本。”潮阳“家事”我们悉知,办私事无往而不利,办公事(特别是文化事)总是“山重水复”。虽说如此,我们“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吧:“政府主导,企业搭桥;你发财,我发展,皆大欢喜”。 我们办文化节的目的也应该是“让人家看看我的样子,我掂量人家的袋子,既要挣足面子,也要赚到银子。”因此应该让其商业化。
  文化节也罢,艺术节也罢,宗旨如陈局所说已明确。几点建议如下:
  (一)对创办“潮阳民间艺术节”的定位进行充分论证,并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 (二)培训、发掘一支创办文化节的策划团队(应该让企业参与)。(三)至于内容名目应好好研究,不宜太高雅堂皇,应尽可能通俗化,群众化;项目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繁;时间宜于2008年始办:地域不宜太涣散,应该集中一点。
  文化节(艺术节)成功的举办,会实实在在地拉开旅游升温的大幕,旅游人潮的涌入,才能够创新更多的特色产品,带动潮阳的经济。通过文化节(或艺术节)潮阳独具特色的英歌、剪纸、笛套音乐、潮剧、木雕、石雕、稿末塑等传统工艺和“双忠文化”、“妈祖文化”、贵屿彩街路棚、谷饶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动的价值也才会真正被人们所识 。潮阳的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文具、塑料、音像等支柱产业,说不定又带来一次新的飞跃。
  文化节(艺术节)举办的成功与否关键看人流 、人气 、人才,没有三至五万人参加节日盛会文化节,谈不上人气,而没有人气的文化节,绝没有人流,文化节的人流与人气,全靠一大批人才。潮阳这块藏龙卧虎之地,一定有能力办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节(艺术节),以此彰显潮阳魅力,增强潮阳活力,使潮阳更具特色,更具风采!(张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