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盛会艺事>

发挥忠义效应 激发爱国情怀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21-10-29 Tag: 点击: 2

 

国庆当天,潮阳区双忠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并举办“庆国庆潮乐·笛套·大锣鼓”文艺汇演。潮阳区文化部门有关领导为双忠文化服务中心揭牌并观看了演出。

    “双忠”指的是两位“来自北方的神明”张巡和许远。据史书记载,唐至德二年(757)间,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率领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军民与安禄山叛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抗战,死守睢阳达10月之久。最终寡不敌众,睢阳失守,张、许也为国殉难,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的“睢阳之战”。睢阳失守3日后,援军至,历7日睢阳收复。睢阳保卫战虽然最后失败,但却赢得了时间,为平息叛乱,使江淮黎民免遭劫难,立下了不朽功勋。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下诏在睢阳立庙祭祀张、许二人,崇祀“双忠公”从此开始。唐代以后,确立张巡、许远信仰在官方祀典中的正统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历朝还不断地强化。顺治二年,张、许二公已经名列配祀北京历代帝王庙的41位历朝名臣之中,并在全国各地增加了许多列入王朝祀典的祭祀张巡、许远的庙宇。这就使二公事迹和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成为“忠义报国”的楷模。

据《潮阳县志》记载:宋熙宁年间,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入朝,途经河南睢阳,谒双忠庙,遂请来双忠香火至潮阳,后建东山“灵威庙”进行奉祀,此为当时潮汕第一个双忠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外,曾到过潮阳的唐代大文豪韩愈、南宋右丞相文天祥,都曾作诗文赞美“双忠公”,因而“双忠公”更深得潮阳民众敬仰。清代雍正年间署潮阳知县的理学名臣蓝鼎元,就记载了双忠公“香火遍棉阳,穷乡僻壤皆有庙”的情形。与此同时,还逐渐形成了“潮阳双忠信俗”。

    潮阳双忠信俗寄托着和平统一的愿望,贯穿着忠义报国的核心,饱含着爱国爱乡的情怀,蕴藏着崇尚英雄的力量,弘扬潮阳双忠信俗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崇尚了“忠义报国”思想,激发了爱国爱乡情怀。历史证明,“双忠”生前的事迹及死后的英名,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他们为国尽忠、视死而归的英雄气概,是历代官民皆向往的楷模,体现官民共需、官民共仰的一致性。

  二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从古到今,潮阳大型的“双忠公”祭祀活动,都少不了举行文艺游行、文艺演出等活动。这就使英歌舞、笛套音乐、潮剧等民间艺术,还有为猪、羊、鱼等各种各样的祭祀供品装饰的剪纸花,伴随而生,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潮阳优秀民间艺术。

  三是凝聚了侨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在外的潮籍乡亲非常崇拜“双忠公”,每逢家乡举行“双忠”祭祀活动,他们都不辞辛劳组团前来参加。这就像一条纽带,将一代又一代海内外潮阳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开发了潮阳海内外乡亲的资源和优势。

  四是搞活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自古以来,前来参加纪念“双忠”活动的海内外潮籍乡亲,总会诚心地捐资兴办各种各样的福利事业,为家乡做贡献。这有力地激活了民资民力,吸引了侨资侨力,搞活、拉动了地方经济。

  五是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潮阳旅游事业的发展。每一次纪念“双忠”活动,许多海内外潮阳籍乡亲都会虔诚地回乡参加祭祀,并尽情领略家乡美丽的山和水,同时,还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就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潮阳的知名度。

 “潮阳双忠信俗”已于2021131被列为潮阳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双忠文化服务中心理事长姚锦潮介绍:近年来,我们经常利用双忠纪念日开展民俗纪念活动。此外,还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潮乐潮曲等民俗演出,寓教于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使潮阳双忠信俗成为连接海内外潮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次国庆文艺演出,就是以双忠信俗活动为平台,寓教于乐,用双忠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发挥双忠精神的忠义报国效应,提升正能量,共圆中国梦。(际云)

 


上一篇:热爱劳动 共享文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