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盛会艺事>

英歌舞动幸福年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1-02-07 Tag: 点击: 2
----潮阳区迎春文艺系列活动英歌舞专场展演侧记
际云
    正月初二上午,潮阳区在文光塔广场隆重举行英歌舞专场展演,这是潮阳区组织举办的迎春文艺系列活动首场大型活动。共有6支队伍参加演出,区领导和市民们一同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表演。现场热闹非凡,洋溢着节日浓浓的喜庆气氛。 
   潮阳英歌舞与潮阳民间剪纸、潮阳笛套音乐被誉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也是我区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是大众的艺术,是傩文化遗存的沿革。最早起源于古傩礼图腾崇拜,由图腾崇拜派生出古傩舞,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潮阳英歌舞具有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的风格特点,她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英雄美舞姿;磅礴、威武、雄壮、豪迈的气势;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英勇善战、刚强豪放、机智灵活的英雄群体形象,被专家们赞誉为“南国雄风”、“中国民间舞蹈之根”和“真正男子汉的舞蹈”。
    海门英歌队拉开了英歌舞专场展演的序幕。海门英歌主要有造船英歌和打石英歌两种类型,属中板,槌长60公分,长度在潮阳英歌舞中是罕见的。当天来演出是造船英歌和打石英歌互相交融的产物,其挥洒幅度开阔,在沉雄中显气势,在稳健中显磅礴。表现了潮阳人民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是尖山英歌队的表演。尖山英歌属快板英歌,相传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曾以“老顺兴班”为号,名扬榕江两岸。其表演技巧独具风格,队伍步调整齐划一,阵容精干,舞槌灵捷,动作自如。领队的发号粗犷有力,气吞山河。助阵的螺号,声震云霄。
    唱英歌是潮汕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表演者大多数是健壮的男青年,但贵屿龙港的女英歌队,却与众不同,别具风姿,表演者都是些矫健俊秀的女孩,其年龄在十三岁至十五岁之间。女英歌吸取了男英歌的一些基本步法和动作,揉合进戏剧舞蹈的一些舞步造型,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热烈、喜悦、幸福的心境。
    组建于1952年的南桂坊英歌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棉城最早组建的英歌队伍,也是潮阳慢板英歌的代表。其表演的风格特点是:慢中蓄势,浑厚大方,舞姿多样,传统味道浓郁。该队曾在1956年参加汕头地区民间艺术表演赛,受到奖励。中央电视台也曾派员专程到潮阳摄制其精彩表演。1997年,参加“潮阳英歌艺术节”表演获好评。这次参加表演的队员大都年龄较大,其中两位已上60岁,但他们威风不减当年,仍舞得铿锵有力,虎虎生威。
    金浦金顺发英歌队是10年前由金浦英歌艺人郑克明组建的,属中快板英歌,共十一下槌,槌长才44公分,舞动起来十分矫健敏捷。近年来,该队先后多次应邀参加潮阳旅游文化节、金灶杨梅节等文艺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这次表演,他们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排出了“欢”、“度”、“春”、“节”四个阵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最后一个节目是后溪英歌队的精彩表演。近些年来,后溪英歌先后参加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开幕式、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澳门回归大庆、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首届粤东侨博会暨汕头市经贸洽谈会开幕式等表演,屡受好评及获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赴京参加全国舞蹈大赛登上中央电视台,获“优秀表演奖”、“网络人气最旺”等殊荣。不久前,参加“山洽会”表演,还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的赞赏。后溪英歌是棉城中快板英歌的突出代表队之一,当天来参与表演的是后溪英歌的新生力量,其舞步稳健豪放,富有阳刚之美,让人看到了后溪英歌的未来和希望。     [ 际云]